张家界市慈利县零阳镇石马村爱国将领孙开华是中国近代史上百名民族英雄之一,为抗法保台作出巨大贡献。孙开华指挥抗击法军的“淡水大捷”,是清代晚期唯一取得胜利的海战。孙开华开创的“麻雀战”具有“游击战”性质,在中国军事史上影响较大,他用鲜血谱写的军功名垂青史。
还是孩童时代,我便在孙开华故里慈利县柳林铺听过民间故事《孙九大人坐台湾》。读大学之时,我写出毕业论文《孙开华与淡水之战》,发表在《常德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上。此后多年,我又在《民族》杂志社和《张家界旅游指南》等书刊上发表《保卫台湾的爱国将领孙开华》等研究文章。杨慈安的历史小说《孙九——清末名将孙开华传》(以下简称《孙九》),描写了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孙开华在清代晚期指挥湘军将士在台湾淡水打败法军的历史故事。读完这部纪实性的文学作品,感慨万千。我觉得《孙九》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具有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英、法、德、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舰艇炮弹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中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在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近代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清代同治年间,日本借口“琅峤事件”派遣官兵在台湾南部登陆,与原住民交战。清廷考虑厦门与台湾仅隔台湾海峡,遂命福建省漳州镇总兵孙开华率领“擢胜营”移驻厦门,办理海防,镇守海疆,厦门市孙开华驻军处遗址铭文就是佐证。《孙九——清末名将孙开华传》简述了署任福建陆路提督孙开华曾经五次率军前往台湾训练水师的历程,突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福建巡抚丁日昌调善战的孙开华赶赴台湾。孙开华带领“擢胜”两营,乘坐战舰抵达台湾基隆,修筑军事防御工事。后拨“海字营”留守台北,办理台北防务。第三年,孙开华再次率军乘舰至台,在花莲县平息番乱。光绪五年(1879年),闽浙总督何璟命令孙开华第三次赴台,率领“擢胜”三营,分别驻守台湾的基隆、淡水。次年,孙开华第四次抵台,编练“擢胜”两营驻守沪尾(在今新北市淡水镇)。
二是具有长篇历史小说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包含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描写主体的小说。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依据历史事实,但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作适当的概括,但所描写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应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孙九》描写的主要人物孙开华、孙道仁和章高元等人物形象都是清代爱国人物,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中法战争爆发以后,法国侵略者企图侵占中国的台湾岛。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孙开华奉命第五次赴台,担任北路统帅。孙开华率领“擢胜军”三个营在台湾岛沪尾河(又名淡水河)备战,并以木船载满石块沉塞淡水河口。法国远东舰队副司令利士比率兵进犯沪尾。10月1日,“蝮蛇号”等4艘巡洋法舰集结沪尾港口。10月2日清晨6点,趁法舰士兵逆光不便瞄准之际,孙开华下令白堡炮台清兵先敌发起炮击,击中巡洋法舰“德士丹号”。10月8日凌晨5点,法国8艘军舰发动炮战。孙开华看见法舰散开,命令各营编成五个麻雀队隐蔽。孙开华亲督右营营官龚占鳌埋伏在假港,后营营官范惠意为后应。上午9时,法军陆战队员分成三路向白堡炮台进攻。少数清兵挑衅法寇,诱敌深入。上午10时,孙开华率领右营、中营两营从正面拦击法军,埋伏在红堡炮台后的提督章高元部和总兵刘朝祜部从右翼出击。中午12时,孙开华率领卫队杀入法军将台,亲斩执旗法酋。即《清史稿》载:“(孙)开华锐身入,手刃执旗卒,夺其旗以归。诸将士见之,气益奋,斩首二千余级。”下午1时,法兵三面受敌,向海边逃窜。清兵追至海滨,致使法兵争渡,百余法兵掉入海中淹死。法军进攻淡水失败,清军取得“沪尾大捷”。因为“沪尾大捷”保住台湾,粉碎法军企图占领台湾图谋,孙开华被誉为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以来第二位保卫台湾的民族英雄。1884年11月,清廷诏令孙开华为帮办台湾军务,后任福建陆路提督。《孙九》还塑造了胡峻德和张李成等爱国人物形象。在淡水之战中,胡峻德率军猛砍登陆法兵。在追击敌人之时,飞炮裂脑,壮烈殉国,手里攥着两颗法兵头颅。胡峻德牺牲后,孙开华亲自替他涤血裹尸,将士深为感动。在淡水之战关键时刻,爱国艺人张李成率领台湾本地散发赤身的土勇从敌人侧后阻击,使用土枪围歼,使法兵大骇而逃,共奏了一曲海峡两岸军民抗法保台凯歌。
三是具有促进祖国完全统一的现实意义。“历史小说”的写作不仅应有历史价值,更重要的在于为后人提供借鉴,为现实服务。因此,它虽可给读者提供历史知识,但其目的在于给读者以教育。学史明智,知古鉴今。清代“湘军”将士投身反帝斗争之中,为守卫祖国边疆作出贡献。左宗棠、刘璈、曹志忠和杨岳斌等湘军爱国将领为保卫台湾殚精竭虑;尚武的张家界籍刘明灯、王正道、孙开华和胡峻德等将士率领湖湘子弟渡海赴台,与台湾同胞共同抵御外侮,参加保卫台湾战争,打败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省新北市淡水河沪尾之战炮台战场遗址等地至今仍有“湘军”将士的活动遗迹和墓碑,淡水民众每年举行祭祀保卫台湾英烈的仪式。台湾政界人物马英九退职后,对湘军名将孙开华保卫台湾的丰功伟绩赞不绝口。台湾学术名家许雪姬撰写专题论文,深入研究孙开华的生平事迹。由此可见,《孙九》的出版,对于我们弘扬清代湘军保卫台湾的爱国主义精神,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完成统一祖国大业,不妨多读读《孙九》,从历史中寻找一种精神。
(作者系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
2020-05-14
00:00:00:0——杨慈安长篇历史小说《孙九》读后30496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05/14/content_30496.html1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的
文学精品力作/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