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是由廖莉先生经营的一家私人藏品展览馆。展馆分四层,皆由传统木制结构组成,每一室都分门别类地放置着廖老师的私人文物收藏,但并不似博物馆一般以指示标和展示牌来区分,而是将每间藏品室设计成了相对应的古代房间样貌。
廖老师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十年的摸索和探寻后,私人收藏了许多极具有文化价值的各类古董。看着堆积于家中的各类文物,他决定开办一个私人藏品展览馆,对外免费展出自己的藏品并负责讲述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
双峰处于以湘中为核心的梅山文化区,梅山文化相较于中原文化有着它的特殊性。而在茶马古道等文化交流互通的影响下,它又同中原文化相联接。生长于此的天然亲切感和双峰县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廖老师开始着重对于湖湘文化相关文物的收藏与研究。“湖湘文化,道南正脉”。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湖湘文物琳琅满目对于它们背后各自的历史,廖老师都能如数家珍。
近百年内双峰文化蓬勃发展,人才井喷式涌现。出现这样的人文盛景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因为曾国藩及曾氏家风的传承。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同样收藏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物。他几处奔波求购了一批曾氏家族的文献及家族后人大量的往来书信,收集到了增设的曾氏祠堂的相关文件。这些资料都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展现出曾氏家风的继承与发展脉络,对曾氏家风的研究具有极大意义。
除此之外,廖老师还提到他对于湖湘族谱的一些收藏兴趣。廖老师几经周折收藏到了湘军先导者罗泽南的家谱,并且是十分珍贵而罕见的清稿本,文献价值极大。
从文物中识得的历史相比于几行介绍似乎更加鲜活,文物是文化与历史的浓缩和剪影,一叶一知秋,却触及骨髓。
离开廖老师的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我们驱车来到另一名私人收藏爱好者王智平老师的智信堂。青石板梯,拾阶而上,调研团队仿佛走过长长的岁月之河,闯入千年之前的古人之居。
智信堂有一条长廊,左三右二共五间厢房,格局、布置均独具一格,但几乎每间房都有瓶插或吊挂干荷,调研团队成员们大多来自北方、还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对此心生疑惑。廖老师解释说,双峰县受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厚,荷叶作为一味中药,有清暑利湿、升阳止血的作用,益处良多,所以双峰人喜爱在家中配上一把枯荷。向老师又补充道,这种插荷的摆设是文人的一种“清供”,荷花在儒释道中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对于文人风雅的现代传承。
调研团队在各间厢房认真参观,王老师热情地在一旁讲解,调研团队跟随王老师的声音,重温了这些藏品的陈年故事。
参观间隙,大家围聚到王老师的茶桌前稍作休息,廖老师指着智信堂四角的一些雕刻文字,说:“每雕必有意。这是‘必有余庆’四字,意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寄托着对于家族的期望,这就是一种文化氛围,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就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滋养。”
这一番话真称得上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调研团队回想这两天在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智信堂以及所经双峰人的居处,处处是不同,处处也是同,不同的是悬挂摆放的书画墨宝,共同的是双峰人深植血脉之中的对传统文化的欣赏、传承。
向老师说:“人的审美能力有高下之分,这正是古玩收集价值的体现。人们应当注重的不是文物历时的长短,而是经过历史选择后的文化价值,以及这些文物和现代人的对话。”
双峰文化根植在湖湘文化的厚土中,其传承和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仍然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
(执笔:胡馨月
刘冰冰
参与:刘越
张义和
杨宇曈
李乐乐
张千帆
张甜
李子涵
摄影:刘越)
2021-07-22
00:00:00:0——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三下乡”湖湘文化调研侧记44845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7/22/content_44845.html1潇湘故里,薪火人文/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