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将含有数字的诗,称为数字诗。数字历来是计数的,简单乏味。但当它被诗人融入诗词后,化平淡为神奇,使诗词倍添韵味,散发异彩。我国古代的一些数学论著中,就有以诗歌为载体,表达某些数学命题,法则或算题的。如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就有这样一道算题诗: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道以诗歌的格式表达题义,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既惹人兴趣,又具有诗的格律和韵味。历代的诗人词客,引数字入诗词的形式多样,用数字各有奇巧,有的诗中析数可算出具体答案: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相传,这是宋代画家文伦叙为苏东坡的《百鸟归巢图》配的一首题画诗。它又是一首析数诗。首句包含“1+1=2”的算式。第二句包含着“3×4+5×6+7×8=98”这道算式。这两道算式之和,正好与图题“百鸟”切合。这首析数诗,既有文学雅兴,又有数字趣味,加之画意相映,令人赏心悦目。
有的一首诗中,句句用数字或数词。如杜甫的《绝句》就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首句以一个“两”字,将黄鹂成双成对的欢乐情态,写得活灵活现。第二句,白鹭凌碧空,清朗醒目,而绘之以“一行”,更显得形象优美。三、四句中的“千”“万”,则以夸张之笔,写出了山之高,水之长,时间之久远,空间之广阔。全诗巧借这四个数字点染出一幅春光明媚、意境高远的风景画,倍受人们赞誉。
张祜的《宫词》巧用数字,写出了宫女的怨情: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三千”写宫女离家乡之远,“二十”言其深宫幽居之久,两个数字积聚着宫女悠悠怀乡之意,绵绵思亲之情。“一”和“双”为数虽小,却是字字情深:只要“一声”,便是“双”泪雨下,衷肠寸断,可见宫女之悲惨,积怨之深重。作者巧用这四个数字的虚实相生,拓出了诗的深层次意境。
也有人将“一至十”的数字,按顺序嵌入一诗中,描绘出一幅乡村画图。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数字诗》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的作者,寥寥几笔便描绘出一幅景色宜人的乡村画面,构成了一首绝妙的数字诗。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则在一首诗中嵌10个“一”字,写成了一首《一字诗》: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一次,纪晓岚陪乾隆皇帝游览风景。乾隆皇帝见江中一叶渔舟正搏浪而行,便命纪晓岚据景作七绝诗一首,须含十个“一”字。纪晓岚远望江面,稍一沉思,吟出了诗中的一、二句。乾隆皇帝听后,颔首夸赞。后三、四句,见其脸有难色,故意拍桌子大声道:“今天可难住你啦!”言毕哈哈大笑。然而这一举动意外地触发了纪晓岚的灵机,随即吟出了三、四句,乾隆皇帝连声称赞好。全诗“一”占了三分之一强的篇幅,可读来无重复单调之感,反而有节奏强烈,韵律和谐之美感。
有的诗不用数字,而使用数词表情达意,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和“万”是数词,而“绝”“灭”“孤”“独”四字,虽不是数词,却都有表数的能。“绝”“灭”二字表示“零”的意思;“孤”“独”二字表示“一”之意。作者以“千”“万”写雪野的高旷,再以“绝”“灭”暗示雪大的背景。后两句写江上钓翁孤身孤钓,雪中独坐独钓。诗人借对孤独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远离江湖,宦情淡泊的情怀,巧妙地抒发了心中的寄托。
无独有偶,诗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颇具这种意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中的“独”字,是坐的形态,也是诗人的心态,亦是题眼。一、二句,诗人以“众”“尽”“孤”“独”四字,倾诉自己的孤寂之心。三、四句中的“相”“两”“只有”,更写出了诗人和敬亭山相望相伴,相知相慰的感受。诗人怀才不遇,孤寂凄凉之情流露无遗。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上常刊发数字诗。有人写了一首《奔小康》的数字诗歌颂农村兴旺景象,诗云:
一年割出两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
举目五六七里内,八九十栋高楼屋。
接着又云:
十年九丰喜八方,七色祥云照六方。
五业岁增四三倍,二胡一曲《春夜长》。
这首通俗易懂的数字诗,将农村兴旺繁荣的景象,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我们从上述诗中,可以看出,数字和数词在诗词中的表情达意作用,不仅不亚于其他文词,还能给诗词增添更多的形象色彩。
2021-07-19
00:00:00:044683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7/19/content_44683.html1古今数字诗赏趣/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