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继丽,一位张家界土生土长的才女,也是笔者的老乡。因年长我几岁,故以姐姐相称。石姐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多才多艺的乡土文学家,自从十多年前在网上看到她写的一篇《张家界特产:沅古坪男人》一文,她对沅古坪男人入木三分的刻画描写,让我对她推崇备至。
她是一个文学艺术界的奇女,写小说散文笔底烟花、璧坐玑驰
;写诗词歌赋浅斟低唱、清新质朴;写歌曲游鱼出听、余音缭绕。她还是英语文学学士,参加过世界作家代表聚会兼翻译,为美国国务卿顾问来张家界做过翻译等,知识底蕴深厚,社会阅历丰富。
二十多年来,她除了工作,便是心无旁骛做一件事:挖掘张家界文化,推广张家界旅游。她出版过《品读张家界》《脚尖上的湘西》《戒不掉的天门山》《王家坪密码》《庸城简读》《翻开那一页山水》等旅游文学九部曲。这九本书力求精炼、简约、清新,追求“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以张家界旅游为核心,推介张家界、湘西、怀化的历史、文化、人物、风俗、风情。不管是状物、咏景、写人、抒情、写历史,都力图创造一种清新疏明、淡雅闲定的格调。她借助浪漫主义的想象,将文境、心境、物境、艺境交错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既尊重历史又超越现实的情怀。特别是《在张家界老去》《下一站就到湘西》,因为是中英文对照,前后修改了几十次。为保留城市的历史,她还花钱购买老照片的使用权,没有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
截至目前,她已经完成了20本书的出版。收集资料,酝酿情感,斟词酌句,反复修改,在对一些历史细节以及风俗的敲定上,石继丽专门去请教张心平、陈自文、周志家、田开元等熟知风土人情的老前辈。有近七年的时间,她每天晚上只睡上两三个小时,头疼得实在忍受不了了,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做盲人按摩,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用脑过度的原因。她还特别用心地编辑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张家界》,过程不是一般的艰辛。目前,她最大的梦想是做一场以澧水河为舞台的原创音乐会,因为没有钱,她在等待机会。
生活中的石继丽,在大家眼中是那种坚强、大度,很能担当、很有人缘的阿姐,有什么事找她帮忙,她总是竭尽所能,像个豪爽的“男人婆”;而透过她的文字,我们认识到的又是另一个石继丽,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细腻温柔、渴望情义、真诚幽默,却又忧伤坚韧的生活女人。
这个在张家界大半生的苗族阿姐,用青春和豪情浇灌着自己种下的文学种子,一点一点,一滴一滴,多少个苍凉的夜,多少次受伤的心,在写作中肆意纵横,也在写作中慢慢治愈。霓红淹没,韶华易逝,萧瑟的风吹乱曾经的乌发,散落一地苍老。然而她只顾埋头努力,像一头永不回头的倔强的驴。
对于石继丽,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舒湘汉多次在美协会上说:“画湘西,读沈从文;画张家界,读石继丽。”张家界学院院长简德彬说她:“作诗劈雷手段,为人侠客心肠。”民俗专家陈自文老先生评价她说:“她是个奇人,她爱故乡是爱到骨髓里去了,乡音难改、乡土难离、乡情刻骨、乡愁揪心。尤其是她的语言诙谐,独创,别具一格。”
2020年,石继丽散文集《翻开那一页山水》参加骏马文学奖评选入围,业内人士给了这样的评价:“业界低估了石继丽的散文,在旅游文学创作这一块,她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她被认为是苗族作家的杰出代表,在2005年写进《现当代苗族文学史》。近几年来,她还迷恋上了文言文,写了《武陵源记》《天门山记》《苏木绰记》等以及以张家界景点为主题的24首古诗词。
因为一直痴爱歌曲,她创作了100多首歌词,并制作成了24首歌曲成品。可谓写尽张家界,歌尽张家界。
2021-04-04
00:00:00:041359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4/04/content_41359.html1石继丽:青丝萧瑟皆因爱/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