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谋善断,教育保障不断夯实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五年来,慈利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工作机制。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多次专题研究重大教育问题,出台《慈利县“十三五”教育规划》等文件,为慈利教育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
落实教育投入保障。五年来累计投入32.14亿元用于教育,全面保障教师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基本养老保险;全额落实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2019年财政预算义务教育教师年终绩效考核资金900万元;2020年又追加2019年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增量工资4037万元,全县教职员工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多措并举,教育环境不断优化
抓基础,投入6.25亿元新建慈利四中、县职专、芙蓉学校;投入2.38亿元完成了68个“全面改薄”项目,“二十条底线”全部达标;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238套、公租房350套,改善了600余名农村学校教师居住条件;投入3亿元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五有”项目;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18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园32所、标准化教学点100所。解难题,全部消除62个超大班额及148个大班额,新增学位4000余个,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落实特殊学生免费入学就读政策。惠民生,建立了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五年来共资助学生82.5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338亿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067人次,发放贷款2483余万元。
多管齐下,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11月8日,历时三天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4门学科的慈利县第五届“园丁杯”优质课竞赛决赛圆满落幕,356名选手为慈利县课堂教学改革呈现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
打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五年来评选县市级优秀校长76名、最美乡村教师24名、师德标兵99名、优秀班主任175名等,目前共有正高级教师3名,省特级教师5名、各级骨干教师697名,黄芳老师被评选为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严把教师“入口关”,多渠道补充1276名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招录公费定向师范生719名;强力落实“逢进必考”,推行教师交流轮岗,连续三年实现164名教师交流轮岗。
紧盯教育信息化。全面完成了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班班通”以及“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装备了36间高规格的云平台电脑机房及“智慧校园”班牌,真正实现了学校的智能化管理。
聚焦“立德树人”。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感恩、安全等教育千余场次,8万余名学生受到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快乐合唱3+1”,常态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大课间”系列活动,学生体育素质呈现整体提升。
坚持“教育发展向东看”。放眼周边石门、常德等教育发达县市区,对接长沙等省城一流学校,先后促成慈利四中、慈利一中、三官寺中学等与省城名校麓山国际、雅礼、师大附中结对合作办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9月1日由广州市金铎教育集团兴办的银澧国际学校正式开班,让更多山里的学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县外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多点发力,教育质量不断攀升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对慈利县8万余名师生来说,注定是生命旅程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全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战“疫”路上的“最美教育人”,他们或拿着测温枪、戴着口罩,呵护着校园平安;或宅在家中网上授课,把“停课不停学”落实到行动中。五年来,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位居前列,高中学校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向全市全县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五年来,慈利县教育局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完成15项省级课题、21项市级课题的结题,1729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表彰奖励;建立实体名师工作室2个、优质空间课堂3个,连续开展五届“园丁杯”优质课竞赛,开展送教下乡、片区教研活动200余次,受益教师达4000余人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农村教师扩大了视野,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笃行致远再唱奋进欢歌。未来,慈利教育人将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为契机,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奋力创造慈利教育美好明天!
(慈利县教育局供稿)
慈利县通津铺镇中学
2021-03-16
00:00:00:0——慈利县“十三五”教育发展掠影40643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3/16/content_40643.html1澧水河畔唱欢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