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鲁迅与罗曼·罗兰的跨国友谊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江舟

一九二五年的一天,在罗曼·罗兰瑞士莱芒湖畔奥尔迦别墅里,罗兰收到了中国留学生敬隐渔寄自法国里昂的一封信和一部敬隐渔翻译的鲁迅先生《阿Q正传》译稿。在信中,敬隐渔向他提到了一位中国作家的名字——鲁迅,说他是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典范英勇的“反抗志士”。罗兰先生和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有交往,但这位敬隐渔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敬隐渔早在中国时,便因翻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和罗曼·罗兰有过书信往来。他那流利的法语曾使罗兰误以为他在法国生活过。罗兰对敬隐渔在信中所称道鲁迅的“反抗志士”这几个字尤为感到亲切。罗曼·罗兰一向同情并支持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因而他对中国的这位“反抗志士”的作品尤为关注。

对敬隐渔的赏识、对中国这个国度的关怀,罗曼·罗兰迫不及待地捧起了这部小说。阅读中,罗曼·罗兰已深深感觉到他阅读的兴奋点已完全被这篇小说的作者点燃了。那深邃的思想、幽默的语言和高超的技巧使这位大师震颤不已。这位六十岁的老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他多么希望立刻让法国人民结识这位东方的大师,让法国读者享受这美妙的作品。他想到了他的老朋友《欧罗巴》杂志社的负责人巴扎尔热特先生。《欧罗巴》杂志是在巴黎出版的左翼文学刊物,它宣扬人道主义和激进主义,罗兰是这本杂志的发起人之一。几天以后,罗兰的推荐信便躺在了巴扎尔热特的桌子上。

一九二六年初,《欧罗巴》杂志分两次刊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由于译者的缘故,这部小说并不是完整的,第一章给删去了,文章最后一章的语气整个也给译者篡改了。鲁迅先生得知此事后,对于敬隐渔翻译他的小说并推荐给罗曼·罗兰,一直心存感激。因为,鲁迅先生也阅读过罗兰的作品,虽然他们并未谋面,但是这两位东西方的文学大师,在关心人类的命运和解放方面,他们的观点完全一致。

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日,鲁迅也收到了敬隐渔寄自里昂的一封信。正是在这封信里,敬隐渔告诉鲁迅《阿Q正传》被他译成了法文,这部小说深受罗曼·罗兰的赏识并准备发表在《欧罗巴》上。也是在这封信里,敬隐渔告诉鲁迅,罗曼·罗兰的六十寿辰即将到来,希望鲁迅能将国内所有关于罗曼·罗兰的稿件寄与他,同时恳请鲁迅及其同仁精印一本罗曼·罗兰专号转给他。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何况罗曼·罗兰还是他一向很敬重的法国大作家,鲁迅收到敬隐渔这封信后的高兴之情不言而喻。对于罗曼·罗兰的评价,他立即作出了反应,在他给敬隐渔的回信中,他说他“感激罗曼·罗兰赞赏他的小说,觉得过奖了”。寥寥数语,凸现出鲁迅对这位海外知音友善行为的感谢。或许鲁迅内心深处也曾期盼着两位知音能有互通往来的那一天,因为两人思想上的演化实在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敬隐渔在信中提到,罗曼·罗兰认为法国也有类似阿Q的人物,这使鲁迅先生感到高兴,一方面是为自己又多了一位海外知音,另一方面也是为罗曼·罗兰已越来越看清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的本质,使鲁迅更加坚信会有那么一天,罗曼·罗兰能和他站在不同的国度共同地呼喊出一个声音:“解放全人类。”

接到敬隐渔的信后,鲁迅先生便立即着手翻译由日本评论家中泽临川、生田长江合写的《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发表在4月25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七、八期合刊的《罗曼·罗兰》专号上。这不仅仅是出于对罗兰的回报,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要向中国的读者更多地介绍罗兰,让更多的人了解罗兰。

一九三二年初,鲁迅接到一封寄自美国的信,信中邀请鲁迅参加约翰·李特俱乐部。当鲁迅得知罗兰、高尔基同为俱乐部主席团名誉会员时,他欣然同意参加这一普罗文化的促进发展组织。一九三六年十月,鲁迅先生病逝。鲁迅和罗曼·罗兰先生终生没有见面,罗曼·罗兰先生只是从小说作品中认识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仅从照片和文学作品中见到过罗曼·罗兰,但相知何必曾相识?有了《阿Q正传》法译本的刊出,有了莽原《罗曼·罗兰》专号的刊出,有了他们共同为之奋斗的普罗文化事业,其它的一切便不再重要了。

2021-05-31

00:00:00:043093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5/31/content_43093.html1鲁迅与罗曼·罗兰的跨国友谊/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