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一点都不稀奇,早在上世纪很多饮料企业就已经开始使用代糖。但直到今天,几乎所有无糖碳酸饮料使用的都是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人工合成代糖,因为它们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的需求,所以没能很好地占领市场。近几年各种以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天然代糖为主打成分、以“0卡”为卖点的无糖饮料涌入市场,并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代糖物质真的是“0卡”吗?长期饮用会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代糖物质究竟是什么?
根据代糖物质是否提供热量,可将代糖分为营养性(产生热量)和非营养性(无热量)两大类。代糖饮品中一般是添加的非营养性代糖,包括天然代糖和人工合成代糖。其中,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菊粉、三氯蔗糖属于天然代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甜精、蔗糖素、安赛蜜等属于人工合成代糖。以蔗糖为参照物,非营养性代糖物质的甜度大多是蔗糖的200~500倍,甚至高达2000~3000倍,用量很少就能够达到与糖一样的甜度。
现在市面上风靡的代糖饮料主要添加的是甜菊糖苷、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因其在肠道中被吸收的速度要比单双糖缓慢,引起人体代谢的变化不是特别大,即甜味剂参与到人体代谢中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被视为零热量。代糖能够让人品尝到甜味且不提供热量,似乎是非常完美的糖类替代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出: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也就是说,无糖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
长期饮用代糖饮料有健康隐患
通常,生产商家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添加代糖物质,尽量减少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不过很多科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代糖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
1、长期饮用代糖饮品可能扰乱和破坏肠道微生物环境。长期用代糖食品取代碳水化合物和单糖(如葡萄糖、果糖)食品,需要利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群会逐渐被适应无糖或低糖环境的其他杂菌取代。长此以往,肠道内的正常菌落环境就会受到破坏,导致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各种肠道问题。
2、长期饮用代糖饮品影响胰岛素分泌,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当人体摄入大量代糖物质,机体感知到了甜味物质后分泌大量胰岛素应战,然而非大量葡萄糖,只好偃旗息战。久而久之,胰岛素受体敏感度下降了,随之导致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容易造成肥胖。
不同于高热量和高糖过量摄入所致的肥胖,人工甜味剂替代糖类会引发神经元系统的补偿机理,从而引起更大的食物和能量的渴求。因甜味剂的甜度比真正的糖要高得多,这可导致大脑接受到强烈的刺激信号,干扰人体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激素系统,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长期饮用代糖饮品增加痴呆和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风险。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代糖饮料的成年人,未来10年内患痴呆和中风的几率要比一周只喝一次的人高3倍。有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会诱发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及其它脑神经病变症状。
偶尔饮用代糖饮料无大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少量多饮,每日达到7~8杯(1杯约200毫升)。相比于含糖饮料,从热量摄入的角度来看,正常人群偶尔饮用代糖饮料解馋或更换口味也无大碍。但对于患有苯丙酮尿症或苯丙氨酸过敏患者来说,则要避免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或饮品,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内经消化,最终会转换成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
(来源:大众卫生报)
2021-04-15
00:00:00:0营养专家:长期饮用有健康隐患41805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4/15/content_41805.html1“0卡”代糖饮料风靡市场/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