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旭东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食物里,常常包含着记忆的味道和感人的情愫。
在慈利县南山坪乡拉磨谷峡谷蜿蜒曲折的公路上,一辆白色的冷链保鲜车正低速行驶着,乍一看格外显眼。乡镇工作人员邢倩介绍,这是一辆把南山农产品运往省会城市长沙的“致富车”。
跟随着冷链车,七曲八折,翻过山头来到了盐井村。这个小山村中间地势平坦,房屋田园错落有致,四周被群山环绕,位于慈利县西南部偏远的地方。
冷链车的主人叫廖金平,51岁,是整个村里小有名气的“老板”。
人间至味是家常,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种味道,独一无二。2017年春节期间,廖金平和其兄弟廖志明、廖晓洲商量着是否能把家乡的腊肉、土鸡、高山菜带到外地长沙去?大家从小就外出在长沙参加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家一趟,对家乡的味道甚是想念。三兄弟一拍即合,注册成立了拉磨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生猪土鸡蔬菜种养基地,在长沙开设拉磨谷庄园菜,分工明确,一切都按部就班。
南山坪地形层峦叠峰,高山溪谷交错,自然生态环境优美,54%的表层土壤达富硒标准,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多种富硒农产品。廖金平说,开始有担心,后来不断地给客人介绍蔬菜是通过家肥、不打农药种植;生猪养殖是用猪草和粮食喂养;土鸡采用传统品种孵化,实行散养,客户通过视频可全过程跟踪生产过程。每周定期直供,从源头到门店全程冷链直达。最终客人们也认可了地道的南山高山农产品,逐渐成了固定客源。
2019年冬季,下了一场大雪,大雪封山。看到微信群里客户对高山蔬菜需求的迫切呼声,而家门前装满白菜、萝卜、鸡蛋、土鸡等农产品的货车出不去,廖金平心急如焚,时刻盯着手机天气预报,关注道路消息,心里默默祈祷冰雪早日化去。连等好几天,终于路通了。凌晨1点,他一人开着货车,出深山,走高速,300多公里的路程,不敢多做停留,一心只想安全到达长沙。凌晨6点多到达拉磨谷庄园菜,门店前已经排队站满顾客。大家知道,今天有新鲜高山蔬菜到货,他们需要菜下锅。不到一个上午,除了少许的肉制品,2吨多的农产品还没来得及上架就被一抢而空。
看到此景,廖金平内心五味杂陈,自己一身疲惫,但此时此刻能得到客户肯定,他内心认为是值得的。曾有客户跟他说,高山蔬菜有的瞅着有虫眼,卖相不好,虽然价格偏高,但能闻到土地的芬芳,做出来的菜能吃出儿时的味道,这对他来说是对家乡味道的一种眷恋。
今年61岁的廖金慈,老伴卧床在病,家中儿女常年在外务工。从2017年开始,她就一直跟着廖金平种植高山蔬菜,从最初种植常规蔬菜到现在能种好上海青、油麦菜等10个以上引进的新品种蔬菜,像她这样的脱贫户一年也能固定收入在1.2万元以上。像廖金慈这样种植蔬菜的农户,村里还有十来户。廖金平说,一年帮助村里农户销售蔬菜、土鸡蛋及其它农产品,最少保底50万元,抛开成本基本上不赚钱。但看到高山蔬菜产业成为农民有活力的“钱袋子”,他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盐井村农产品如此好卖,农产品质量到底如何?“该公司主动对接县农村农业局及县检测机构和专家,针对蔬菜和养殖标准,对盐井村土壤、空气、水质等多次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村周边几十公里都没有污染源,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种植出的蔬菜品质好,养殖出的肉制品质量佳。”邢倩说,当前拉磨谷正面向全县境内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采购,与苗市、高峰、慈利隆盛米业、慈利青创会等建立了定点定时采购关系,充分发挥全县优质农产品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努力打造
“美丽南山”“拉磨谷”优质农产品品牌。
2021-07-13
00:00:00:044460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7/13/content_44460.html1慈利这个村的高山农产品进“省城”了/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