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参会的各区县教育局教育管理人员和校长走进桑植现场,无不被芭茅溪小学留守儿童爱心管理、芙蓉桥中学人生中心教育、芙蓉学校留守儿童托管模式和启智学校“快乐陪伴”等教育成效所感染,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桑植教育,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大格局夯实大基础
2019年以前,桑植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区,经济基础差,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共有12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9270人,其中学生16639人,“因学致贫”问题突出。同时,由于条件艰苦,农村边远山区教师缺乏,“派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问题极为普遍,严重制约了教育健康发展。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工作要求,桑植县县委政府大胆探索教育扶贫模式,实现“培养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在教育工作上,桑植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突出教育工作重点,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县教育局、中小学校,就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区学校布局、大班额化解进行现场调研指导;深入校园建设施工现场,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在教育决策上,建立县委常委会定期议教工作机制,将教育工作列为重要议题进行研究,解决了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化解大班额、薄弱学校改造、教师招聘、教师绩效工资等重大问题。在教育布局上,提出了“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片区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村小适当保留”的“三集中一保留”学校发展规划,推进城区教育扩容工程,投入资金9.3亿元,新建芙蓉学校、启智学校、金海实验学校、思源实验学校4所,扩建城区学校2所,新增城区学位8730个,化解超大班额136个、大班额134个;推进农村教育提质工程,创建省合格学校50所,建成省标准化学校8所。在教育改革上,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育内涵为目标,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评价制度和发展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桑植一中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复牌,陈家河中学等3所“高效课堂”课改试点校及芙蓉桥中学“美丽乡村人生中心教育”等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澧源镇一小等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示范校”,芭茅溪小学留守儿童托管模式在全市逐步推广。
大关爱捧热“大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多些“大先生”,就要让教师在象牙塔中安心教书。
在三大攻坚战任务十分艰巨的大环境下,在本级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桑植县仍然保障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优先保障教师待遇。除了不折不扣落实政策规定外,县财政保障教师待遇的标准只有一条:高于县长的财政保障水平。同时,实现了教师工资财政全额预算,由财政工资统发中心直接拨付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按月足额发放;将教职工住房公积金按基本工资的12%、医疗保险按工资总额的7%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水平高于公务员。2020年,桑植县还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所需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师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真正体现了对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大情怀办好大教育
“培养一个大学生,挖掉一个穷根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抓教育!”“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一直是桑植县委、县政府的共识。桑植的土地资源宝贵,土地收益是一大依靠。为了办教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切以教育用地优先,县经投公司、工业园等用于经营的储备土地,都无偿地给了学校。桑植县思源学校81.8亩;桑植县十一学校扩建9.9亩;桑植县二小扩建25亩;搬迁应急管理局,将整个办公楼划拨给桑植县一小使用,周边土地成交价530万元;桑植县金海实验学校140亩,拆迁成本1.05亿元;桑植县芙蓉学校107亩;桑植县启智学校19.5亩……这些土地全部“零成本”划拨给教育,其总价值在3亿元以上。
2019年,桑植县实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成功“摘帽“,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桑植县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
上,扶到了脱贫的根子上。
2021-03-20
00:00:00:0——桑植县教育扶贫工作综述4079201把教育办到百姓的心坎上/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