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潮激荡澧水岸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本报评论员

在“诸路皆走不通了”的绝望之时,一束微光照进黑的夜,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百年征程,无数仁人志士接续奋斗。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中日益显示出真理的光芒和实践的伟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这一百年里,张家界不因僻居湘西一隅而甘落人后。从刀劈芭茅溪盐局到指挥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从中共慈利特别支部成立到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刘家坪誓师出发到数万热血青年奔赴抗日战场,张家界始终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呼吸。

1916年,贺龙和21乡邻三把菜刀劈盐局,那是爱国者于黑暗中寻求突破的挣扎。

1922年,慈利、桑植、大庸一批在外求学的学生,分别在长沙、广州、常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或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建党活动。

1926年,中共慈利特别支部成立,农民运动在张家界风起云涌,张家界人在湘西一隅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大潮。

1927年,贺龙率建国军川军第一师参加北伐,策应中央军夺取武汉,3000余张家界热血男儿投身北伐战场。

1928年,中共湘西特委成立,以贺龙为代表的一批张家界籍共产党人带领广大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张家界成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数万张家界儿女参加红军,近万优秀儿女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1935年,红二、六军团在桑植刘家坪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北上抗日,贺龙领导的120师转战晋中、晋绥边区,威震敌军。张家界各地成立“抗日救国委员会”,一大批爱国志士投身抗日战场,涌现出陈牧农、王育瑛、向汉生、覃子斌、张沈川、王玉梅等抗日将领、爱国志士。

1949年,中共慈利县工委和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和迎接解放运动。7月31日,慈利解放;10月16日,桑植、大庸解放,张家界进入新的历史纪元。

张家界这一片红色的土地,因为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斗,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从贺龙在大革命失败之际毅然决然选定紧跟共产党,我们深刻认识到什么叫“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坚定信仰;从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湘鄂西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我们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革命韧性;从红军突破围追堵截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抗日一线的英雄壮举中,我们更加强烈地认知什么叫“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斗志。红色基因植根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大地的每一抔土壤,熔铸到张家界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激励我们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这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走向胜利的成功密钥。

回望张家界波澜壮阔的党史历程,立足考验重重的现实当下,我们更应深入感受红色精神,用好芭茅溪盐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红军树、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革命遗迹遗址。回望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峥嵘岁月,我们更应深切感受到初心的力量,更应深切感受到党在危难时刻仍然从容不迫、扭转乾坤的伟力,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的英勇无畏。回望党的历史,我们更应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守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就必须筑牢信仰之基,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令一代代革命战士浴血战斗、向死而生,令一批批党员干部夜以继日、接续奋斗,在那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树起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重温革命历史,讲好红色故事,就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始终牢记红色政权从哪而来,始终谨记党的宗旨为谁服务,始终铭记革命前辈为何流血。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感恩缅怀,才能坚定信仰,才能更加坚定地铿锵前行。我们要激活红色基因,将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行的灯、把准航向的舵、砥砺奋进的魂,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践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宣告。

2021-07-05

00:00:00:0——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之一44207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7/05/content_44207.html1红潮激荡澧水岸/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