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琼:这个地方叫虎势岗,位于教字垭镇原兴隆乡境内,是喻振海、杜慎翔等几个油画家首先发现的,这个地方真的挺好的,一条小河常年流水不断,离天子山大道又近。越往村里走越是开阔,而且民居也不多。我们就喜欢到这样幽静且相对原生态的地方进行创作。很重要的一条,是当地群众也很支持我们。
张家界是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我们山水资源很好,但是我们缺乏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深度探讨,尤其是画与景融合的产业化实践。
文化艺术在给人带来审美情趣的同时,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曾做过调研,宋庄和798,仅旅游、艺术材料销售、艺术品交易、物流等几项,每年两地的经济收入保守数字是30亿元,还不包括给周边的老百姓带来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饮食、住宿等。
建立“张家界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等同于建立一个新型的人文景观。目前全国有若干所美院和综合大学艺术系,在校艺术生约30万人以上,有省级以上社会画家10万人左右。艺术写生有别于一般旅游,逗留时间一般都在一个星期至半个月左右,而在这期间最起码存在食宿和日常用品消费。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一所美术院校师生来张家界写生,每一个学生在张写生期间的消费总额一般在1800—2500元之间。对于我们张家界而言,这是一个巨大且未开发的市场,是我们张家界非常需要的。
■旅游周刊:咱们张家界建立艺术创作基地,有哪些方面的优势?现在来张家界写生这一块,呈现出什么趋势?
启琼:张家界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民俗文化,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凝聚人气的关键。近20年来,大批艺术家陆续来张家界采风写生,充分说明张家界很适合艺术家来这里写生、创作。
张家界对艺术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还在继续向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辐射,很多学院现在都将教学写生课程规划在张家界。还有很多独立创作的艺术家,也来到张家界采风。我们现在欠缺的,就是一个为他们能够集中提供居住、写生和创作服务的地方。
■旅游周刊:现在全国有哪些地方写生基地是做得比较好的?从目前来看,起到了什么作用?
启琼:艺术创作基地对于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留住游客脚步、拉动旅游消费,有着实质性的意义。太行山风景区,雁荡山景区,写生经济正在蓬勃兴起,带动了当地商贸、服务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在福建武夷山风景区的写生基地,学生和画家购买的旅游商品约占销售总量的70%,周边村镇拥有写生客栈100多家。
安徽除了黄山等风景区闻名于世外,宏村、屏山、呈坎、雄村等古村落,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人次的师生来此写生、研学、创作,写生经济风生水起。安徽省甚至还召开了“写生产业与旅游强省”专题研讨会,还制定了写生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可以说,在全国很多地方,写生大军催生了可观的写生产业。
■旅游周刊:作为市政协委员,我们知道您曾专门提案,希望张家界建立一个艺术创作基地。您觉得这对于文旅融合发展具有什么实际意义?政府部门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些文章?
启琼:正如我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如果能吸引到批量艺术家进驻张家界,常年集体创作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和高端的张家界旅游文化纪念品,不管其直接的产业作用还是间接的宣传推介效应,以及带给张家界文艺界多元的新观念,提高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
我一直建议政府方面给予这些艺术家和写生群体景区门票优惠和延时政策,视情况实行优惠或者免票。二是最好能够直接帮助建设这样一个基地。与其它类型旅游景点开发相比,最具有优势的是,创作基地只需要一次性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不需要重复投资。一次性到位后,艺术家进驻,一切影响都是艺术家各自的劳动导致创作基地的自然生存状态在发孝产生效益,相关产业如观光旅游、画廊、艺术材料经营、旅游纪念品研发经营、客栈、饮食便会兴起。另外,如何保护好独特的原生态乡愁文化,挖掘好写生资源,搭建更好的写生平台,也是我们张家界要考虑的问题。
■旅游周刊:您一直在呼吁进行原创文化的开拓。原创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开拓及您所倡导的艺术基地有什么关联?
启琼:这中间涉及到文化产业溯源的问题。我们现在讲得更多的是文化产业的落地和发展,实际上“原创文化”是源头,是核心竞争力,比如我们的砂石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源头和原创在咱们张家界,今后就算在其他地方有了砂石画及同类产品,他们还得到张家界来寻找创始源头,来“朝圣”。
咱们张家界要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首先要重视的是“原创文化”。而恰恰文艺作品的创作本身是一个无功利的精神活动,需要相对“孤独”的创作环境,“孤独”的创作环境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具有创造性作品。文化艺术创作基地,能够给艺术家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也能为产业链条的孵化创造良好的条件,能够给艺术家省去很多事情。如果张家界有这样的地方,艺术家基本上就不要想其他事情了,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创作即可。
本报记者
曾甲长
人物名片
嘉宾简介
启琼,男,湖南张家界人,毕业于湘南学院,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研究生课程班,师从刘进安先生。九三学社社员、张家界市政协委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张家界市文联副主席、张家界市中国画学会主席、张家界市民族画院院长、张家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画艺委会主任,张家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对话背景
最近几年,启琼一直栖居在禾家山的一处民宅里,专事创作。
有些凌乱的房间中,堆放着宣纸、画轴和笔墨,墙上还挂着未完成的现代水墨作品。
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这是启琼。
早年学医,后又北上京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研究生课程班。启琼的经历丰富,他的画作,既有湘西人的淳朴,又带有一种明显的山野气息。他笔下的湘西山民,呼之欲出,活力四射。山风、民风,扑面而来。京城的浸染,又让他接受了现代水墨的熏陶,吸收了新的绘画观念。他笔下的现代水墨人物,有着与传统中国画不一样的状态,神秘、凝重,墨韵之间有一种壮怀和怆然。
品画如品人。启琼是画家,同时又是文人,具有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特征。他的身上,流淌着浓郁的家国情怀。他既是张家界文艺界少有的将创作视做生命的画家,也是一位热心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人。
近几年,他诗意地栖居在禾家山上闭门创作,同时也偶尔走出去体察世情,为张家界文化事业摇旗呐喊。
身为市政协委员,他和一批委员共同提出的《关于建设古玩一条街的建议》《关于建立原创文艺作品奖励机制的提案》《关于建立张家界艺术创作基地的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他对邢家巷刘明灯祠堂暨周边的石雕等为代表的现有的历史文物受到损毁的现象心急如焚,在大量调研后撰写了《关于加大政府保护张家界境内现有历史文物力度暨利用文物拓片形式保留和丰富张家界旅游文化的提案》,建议给张家界境内现有的历史文物“上户”,对刘明灯祠堂及周边石雕群、玉皇洞石雕群已损坏的文物邀请专家制定修复方案进行修复。
……
最近一段时间,他又和张家界的几位知名画家一起忙着到永定区教字垭镇调研,希望在该镇集结一批优秀的画家,谋划一个画家艺术创作村落,打造出一个区别于北京的宋庄、798,深圳的大芬村,却又有着自己发展特色的艺术基地,供艺术家们创作,也为今后张家界旅游、艺术品交易提供一个平台。
我们的话题,就从这个构想开始。
2019-11-24
00:00:00:0对话嘉宾:启琼24217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11/24/content_24217.html1启琼:以艺术创作基地推动文旅融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