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财政扶贫的桑植方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2016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6440万元,2017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8904万元,2018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3671万元,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4555万元,四年累计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3570万元,每年按5.51

%的比例递增,全县贫困人口以6.08万人、5.7万人、4万人、1.8万人的数字递减。桑植县财政局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了财政涉农资金供给、资产收益扶贫、国家重大生态工程保护脱贫等新路子,为张家界提供了财政扶贫的桑植方案。

一、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探索有效的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

脱贫攻坚战役,关键在于扶贫资金的落实。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桑植县财政局按照中央、省、市、县有关扶贫要求,紧紧围绕历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希望在山,关键在路,立体开发,脱贫致富”和“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据当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立足财政资金的使用、财政管理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让“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天上天下”山水激活,进一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桑植县是张家界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重,财政扶贫资金压力大。桑植县财政局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挑起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重担,探索出了桑植特色的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

——建立一个资金专户,确保资金整合到位。县财政局成立了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了5个编制,明确专人从事此项工作。按照“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整合中央层面20大项,省级层面19大项,市级层面17项和县级配套涉农资金,归集到设立的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专户,统一使用管理。

——列出一张项目清单,确保资金投向精准。桑植县按照脱贫攻坚考核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实际需要轻重缓急三个使用原则,通过乡村申报、部门把关、指挥部审核的方式列出了整合资金使用具体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有实施地点、资金规模、建设任务、进度计划、责任单位等,真正做到了精准投入。

——坚持一支笔审批,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先由脱贫攻坚指挥部根据项目清单下达项目计划书,各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局结合项目实际下达项目资金指标文件,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提出资金拨付申请,报县政府领导审定签字后拨付。桑植县对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监管,明确多个业主负责,确保资金发挥效益。在项目实施上,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规划、项目监管、技术把控等方面的优势,使项目安排更合理,项目实施更科学,努力实现整合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出台“四个一”资产收益政策,探索造血式资产收益扶贫机制

桑植23个乡镇299个村,有贫困村124个,非贫困村175个。如何让299个村稳定脱贫,桑植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四个一”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个文件,桑植县财政围绕“一村一基地,一户一产业,一家一就业”的“四个一”工程,强化资金渠道保障。桑植县财政从县整合涉农资金中分年度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按照“一村一基地、一户一产业”,给予每个贫困村不超过20万元、深度贫困村不超过30万元予以支持,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和家庭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由后盾单位追加解决。“一家一就业、一人一技能”按照年度目标任务足额安排项目资金,用于转移就业、种养殖业技术、生态护林员等培训。与此同时,桑植县财政强化执行实施保障和风险防控保障,由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实施情况督查,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按照“两有四个一”思路(乡有主业有龙头、村有产业有社企,一村一基地、一户一产业、一家一就业、一人一技能),全力推进白茶、棕叶、优质稻、中药材“四个一万亩工程”。桑植县财政对38个深度贫困村安排产业扶贫引导资金1140万元(30万元/村),对86个已出列贫困村及174个非贫困村安排产业扶贫引导资金5200万元(20万元/村),实现了全县村(居)产业帮扶引导全覆盖。桑植县探索出了“市场主体+生产性合作社(劳务联合体、扶贫工厂)+贫困户”产业就业造血模式,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就业3.7万人,累计开发建档立卡公益性岗位达到1236名(生态扶林员587名),产业就业建立利益联结的贫困户达93%以上。全县建成150个电商服务站点(贫困村88个),直接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户。

三、利用国家重大生态工程,探索生态扶贫机制

桑植县财政遵循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的要求,大力支持加快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将生态环境保护变为发展经济的新动力,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桑植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鼓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绿色现代产业,加大对绿色普的支持力度。绿叶特色产业、种养特色产业、蜜蜂特色产业形成桑植山地特色。在绿叶特色产业方面,桑植白茶产业是扶贫产业之一,全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已发展茶园2万亩,年产桑植白茶1000吨以上,产值过亿元,带动全县5个乡镇的6000名贫困人口脱贫。桑植是全国有名的粽叶主产区,有野生粽叶26万亩,桑植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支持县内粽叶深加工企业4家,年产值达1.8亿元,每年带动2.3万农户6万农民采摘粽叶,其中建档立卡户有6700人,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

桑植烟叶、桑植湘西豪猪是桑植地方性品牌。桑植高山特色烟叶被烟草专家称为“中国高山特色烟的标准,可与云烟媲美。”桑植县金土地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财政扶持资金24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000亩的综合农业示范园区。该公司租用110户贫困户土地169.6亩,贫困户每年获得土地租金67840元,户均617元;安排贫困户就业40人,人均务工年收入4800元以上。

突出本县蜜蜂产业,桑植县投入财政扶持资金580万元用于蜜蜂产业发展。全县养蜂户3260户,存蜂3.5万箱,每箱年产蜜20斤以上,产值约4200万元,带动了5000个贫困户脱贫。如本县官地坪镇铜矿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47万元,购买60箱箱蜂和相关器材,安排专人负责管护养殖,受益后由管理人员、村集体、贫困户三方比例分成,既保证了村集体收入,又确保贫困户收益不减少。

桑植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围绕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6+1”行动,统筹整合资金,加快推进澧水、酉水流域环境整治、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灵活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环保事业发展。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补偿政策。积极主动做好大鲵自然保护区的调整,确保生态稳定。(桑植县财政局办公室

谷晓平)

黄莲台的小康成本

——一个财政厅挂职副县长的手记

彭曙光

“黄莲台村黄莲乐,无田无地人要活,木屋修在悬崖边,白云常来家中坐。进山换米灵芝菌,出山捉蛇泡酒喝,回家七十二道水,出门七十二条坡,星星点灯一代代,太阳月亮照旧落”。

(桑植民歌《黄莲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总书记的话让我们财政干部懂得财政惠农惠民的责任和使命,而我挂职在革命老区桑植县,更加懂得财政干部肩上这份责任的份量。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我挂职所在地桑植县的自然环境。

乡镇、村合并前,全县39个乡镇(场)539个村分布在3474平方公里的大山里。一个个村庄依山傍水而建,青山悠悠,绿水绵延,炊烟袅袅,鸟鸣啾啾,生机无限。在这众多的村庄中,我特别关注一个村,那就是原芭茅溪乡黄莲台村,并乡并村后为五道水镇水田坝村。

走进黄莲台,一条7公里长的水泥硬化路顺着小溪曲曲折折往大山深处延伸。溪的两岸,青山耸立。溪的尽头,莽莽苍苍,那是全国有名的八大公山原始森林。黄莲台是原始森林缓冲区,有6个村民小组91户346名老乡。他们全部居住在坡度为85度的峡谷间,山腰上。一栋栋木楼顺着山势、倚着悬崖,像一片片伤湿止痛膏贴在85度的陡坡上。村民们在木楼的附近开垦出一小丘一小丘耕地,精心营务出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我见过黄莲台老乡们劳作的情景,锄草时老乡需要一只手抓住小树以防跌入深渊,一只手则扬起重约一斤的小锄锄草。耕地的贫瘠让人难以想象,青石占70%,泥土占30%。为了谋生,黄莲台在陡坡上造地,一小丘一小丘小得让人心疼,种得让人心生敬意。收获时,老乡结一个网兜,在耕地的下方扯起,用绳索绑在小树上,收获的玉米、红薯或洋芋会顺着山坡滚进网里。一年又一年,黄莲台靠这种方式繁衍生息,创造出一个村庄靠山吃山的传奇。

黄莲台村再小再艰苦也是共和国的一个行政村。村里的生存环境,老乡们的生活状况,牵动着党和政府和心。正如桑植民歌所唱的,为了帮助黄莲台彻底告别松树油或煤油灯,国家财政投入195万元让老乡用上了电。投入427万元,修通了进村入户的路。每年安排33种惠农补贴82.3万元,扶持村民发展生产。2015年,投入580多万元实施异地搬迁工程,黄莲台的小康成本达到1000多万元。

1000多万元!有些人认为不值,但我不这样看。一个个家庭构筑一个个村庄,一个个村庄形成一个个乡镇,一个个乡镇构成县市。家庭、村庄是共和国最基本的细胞和神经元,黄莲台虽然贫穷闭塞,可守护着一万多亩的绿水青山,而这一万多亩的绿水青山,与万里长江母亲河息息相关。

黄莲台的自然生存环境倒逼黄莲台摸索一条生存发展之路。卖野生药材、野生蜂蜜、野生青钱柳让三分之一的村民找到了活路,在岩石七分土壤三分的自垦地种洋芋、种红薯、种玉米、养猪和土鸡,又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选择外出务工。在黄莲台,我拜访了刘富龙一家。他家六口人,靠刘富龙上山采野生灵芝菌、珍稀树种养活。搭帮党的惠农农政策,刘富龙搬了新家,住上了192平方米的集中安置房。他女儿刘文渺在职中读电子电器专业,享受国家助学补贴。他家里的老人年过六十,每月享受国家养老金。一家人虽然住在深山上,但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的财政惠农政策的温暖。

离开刘富龙家,刘富农的父母得知我是省财政厅挂职来的副县长,硬要送我一些山货作为纪念。我悄悄留下一百元,带着这沉甸甸的礼物离开黄莲台。看见刘富龙父母亲恋恋不舍的样子,我感觉有雾蒙住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我的心已留在了黄莲台。

(彭曙光

湖南省财政厅副处级干部

驻桑植挂职科技副县长)

2019-11-06

00:00:00:0打赢脱贫攻坚战——23592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11/06/content_23592.html1财政扶贫的桑植方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