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到中秋诗意浓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柯云

诗云,月到中秋分外明。据说这时的月亮比平时又要圆要大,因此,古代将八月十五又定为团圆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阖家聚在一起、品茶、喝酒、观月,古人留下不少佳句。

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月二首》:“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圆魄上寒山,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两兼风。”诗语平安,明白如话,以疑问句发其深思。诗人从自然现象的变化阐明朴素的辩证法,让人既看到晴,也看到阴,既看到喜,也看到愁。其寓意深刻,耐人思索。

诗圣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真欲数秋毫。”诗人由望月生感,发出思归无期,报国无门的揪心情怀。诗前四句重在写情,运用比喻,情致深婉;后四句写景,借取其他意象,景象鲜明,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初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采用分身已自省,推已以忖人,借询问对方的巧妙手法,把诗人悠然不尽的秋思,深刻婉曲地表达出来,让友人间的情谊显得更加真挚,浓烈。

诗人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月夜观月》:“天将今夜月,一遍说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友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借咏月以托人意,借写景以抒内情,表达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境界。

诗人羊土谔的《褒城驿池塘玩月夜》:“夜长秋始半,圆景丽银河。此渚清光溢,西山爽气多。鹤飞闻坠露,鱼戏见增波。千里家林望,凉飚换绿萝。”诗人由兴致勃勃地赏月,陡然思绪飞到千里之外的故地,而思念亲人的境状,心中不禁升起一缕淡淡的哀愁,神韵超远。

诗人张祜的《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庆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全诗先写中秋月亮的可爱作铺垫,后写相思之深沉为明旨,一脉相承,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许浑的《鹤林寺中秋夜玩月》:“待月中夜月正圆,夜中无树复无烟。初更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暂移金殿外,镜光瑞挂玉楼前。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两岩又隔年。”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爱,对宝贵时光的珍惜,从而突出了全诗的主旨。

诗人曹松的《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着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这首诗虽加议论,但带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抒情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全诗气氛浓重,形象丰满,更富哲理,启迪人生。

诗人罗隐的《中秋夜不见月》:“阴去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只悲异时开霁后,玉轮依就养蟾蜍。”此诗以借咏月为名,行针砭时弊之实,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是鞭辟入里的文字,是振聋发聩的儆戒,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

诗人殷文生的《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

拂不落,遍地小光疑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内风急白潮头。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这首诗由远及近,再由近又到远的视觉转换以抒怀,手法曲折回环,意象鲜明,深远情感真挚,肠怀坦荡,迥异于一般中秋月伤怀思之作。

宋代诗人苏轼咏中秋月的诗颇多,最佳的有《八月十五看湖五绝》和《中华月》,借景抒情,恰到好处。尤其是《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河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全诗情真意切,饱含着诗人对前途的把握不定的深思忧虑,乍看简单,细品却令人深不可测。

诗人李朴的《中秋》:“魄魂当空宝镜升,云向仙簌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诗人借用美丽的传说,驰骋想象,以突出秋月形象,既通俗易懂,又充满诗人的独具观念。

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之一:“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又《中秋无月三首》之一:“扑地痴云欲九重,家家帘幕护房栊。世间第一无情物,谁似中秋雨雪与风。”诗人前者抒发了复得自然恬然愉悦的快感,秀雅洁婉,令人赏心悦目;后者则反映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期盼普天之下,同享其乐,立意新颖深邃,非同一般。

诗人谢榛的《中秋宴集》:“满空华月好登楼,坐倚高寒揽翠裘。江河光翻千里霜,桂花香动万山秋。黄龙塞上征夫洞,丹凤城中少妇愁。同客共耽今夜酒,漫谈瑶琴唱伊州。”诗人实写登楼之感,境界开阔,意象鲜明,感情沿喜入忧又转乐的脉络发展,曲折含蓄,清晰明朗。

中秋月诗以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最长,达20句,诗曰:“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叟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射水水射天,一派空明互回荡。此时骊龙潜已深,目眩不敢衔珠吟。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闪烁千黄金。人间此镜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遥闻渔夫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诗人运用拟、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思绪由悲转喜,一波三折,进一步将中秋月下洞庭景色之人美,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暗示世间机遇的重要性。最后一笔补叙,自然地点明主题,关合全篇。

2019-09-12

00:00:00:020988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09/12/content_20988.html1月到中秋诗意浓/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