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村打稻草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柯云

清末著名土家诗人田泰斗描写土家人打稻草的竹枝词诗曰:“秋月留意挂树梢,稻草场上人喧闹。最是老牛知人意,拖起石磙满场跑。”

打稻草是张家界地区土家人的一项重要农事活动,其热闹场面不亚于薅草锣鼓。农家一年四季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四个环节。薅草锣鼓属夏耘中的一项活动,而打稻草是秋收挂镰的农事。土家人最讲究农事文化,打稻草可以说是一年中收场文化的主要表现,其场面、规格均超过其它各项。

在土家农户家,除了耕牛农具以外,还要备打稻草的用具,如石磙(又叫稻磙)、磙架、扬叉,链枷。

石磙,一般用青石岩,当然最佳是花岗石。凿石磙需要请手艺高超的石匠凿成。石磙通用规则为高1米,圆径1.5米,两端各凿一个小碗的一个圆孔,便于磙架的两个小木榫固定。凿成的石磙至少有四百斤,需八个后生,才能将石磙抬进禾场上。一般立在禾场的右角。殷实人家备有两个石磙,一个圆的,一个方的。打场时,先用圆的,再用方的,其效果最佳。

扬叉分叉柄和叉齿两部分。多用韧性强的茶树和檀木做成。其叉是自生的,加工时将分叉的两个树枝,用火烤成相等状,美观耐用。

链枷是竹木结构。用茶树、土荆树和檀树枝条,把三至四尺并列七根的枝条用竹篾连接,再加上竹柄,安一个木滑轮,举上放下活动自如。利用杠杆作用达成用小力获得重力。

土家人互助精神很强,惯用赚工打伙(即相互调工),打稻草是一项多人操作的集体力量与智慧的较量,虽然男女老少都能派上用场,但必须团结协作,各司其职。

先将从稻田挑上场的稻草,一层层均匀地铺在禾场上,然后由主东自己牵出耕牛,给牛挂上犁旦,再接上早已安好木架的石磙。主人持竹鞭赶着牛来回压碾稻草。牛知道这是主人给自备的过冬食品,不用主人扬鞭就奋力拉了起来,一遍一遍碾得十分仔细和认真,石磙吱吱呀呀唱着歌。正如土家诗人吴恭享诗曰:“牛儿深知主人意,不用扬鞭自奋蹄。今年食足待春种,来年辛酸看牛力”。

头遍稻草碾过之后,开始扬场。人们整齐地手举杨叉,口里喊着“一二三”将稻草扬过头,翻个身。再用石磙重碾,三遍过后,稻草碾成柔软状即可。致于场角的稻草,石磙碾不上,就用链枷打压几遍。这时主人一声喊:上捆上摞(叠)。

这时主人早己安排摞草高手守在备好的木桩或自然直树。捆草看起来是一门易活,其实很有学问,先扯一把稻草拧一根草绳,放在地上,再将稻草用扬叉成圆捆,左三转,右三转,用膝盖再压住草捆,捆成捆子,再让老人小孩一个一个送到摞草人面前。摞草人要有相当技术。草摞要叠成倒宝塔状,下小上大,有些稻草多的人家,草摞树又高又大,叠在半空中,大跃进时有首民歌形容草摞树高,曰:“队里草罗大又圆,一层一层高上天,挨到星星挤挤眼,挨到月亮亲个脸。”在摞草树的同时,其余人开始清场,把禾场上清扫干净。将碾出的稻谷用风车车净,好谷食用,二壳打入柴草之类。

有人说打稻草,不如说是一场稻草舞,所以打稻草,又叫稻草舞,这个比方并不过分,那扬场的动作,那捆草的功夫,都是妙不可言。搬运稻草,也是舞步快捷。同时打稻草场上,不分男女老少和栽秧田中无大小一样。休场时寨老们开始讲稻草的好处,稻草除了给牛马作饲料外,人也可以食用,那就是提淀粉,美味无穷。还可作床垫,织蒲团、打草鞋。此外,还可做稻草人吓鸟兽。

在草场上,夫妻摔跤、翁孙赛跑、捉迷藏、摸瞎瞎、尽情狂欢,一片嬉戏。众人散去,夜色下,也会有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躲到草垛边说悄悄话,无限美好。

打稻草的散场宵夜,酒饭多是大操大办,还必须杀鸡,鸡头专敬给摞草人。大家都吃个痛快喝个酣畅。乡村的人们,年年盼望秋收后的打稻草,不管外出多远,都非得赶回家参加。

2020-10-16

00:00:00:035769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10/16/content_35769.html1乡村打稻草/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