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刚放晴的天空又不紧不慢地下起雨来,透过窗户的玻璃,分明感觉到了天气的不寻常。
根据市县的防洪文件和气象台的预报,这一晚,经受过多次洪灾的桥自弯人都格外地警觉。
半夜过后,我被密集的雨点敲醒,鼓着眼睛听雨一直下一直下,下了两个小时,终于,我担心的事情再次发生。
雨幕里,街上闪耀着警灯;雨幕里,街上喊着喇叭;雨幕里,有人在捶响熟睡者的门。
我本能地跳起,拿着手电,从窗口照向校园。然而这一次,我没有看见太阳能灯光照射下静谧的绿茵草地,却看见了一口飘着垃圾的水塘。
其实,半夜过后,镇政府派去看守伍家峪水库的工作人员给学校报告水情,说还差两米。可不到一个小时,再次报告,就已经是险情。
校长郭宏亮就这样时刻和水库保持着联系,雨鞋雨伞、手电手机,眼睛鼓得溜圆,提醒老师做好自我防护,通知班子做好战斗准备。
箭已经在弦上。郭宏亮站在溪沟边,看着洪峰涌来,漫过桥洞,瞬间一个洪坪。学校的大门还在顽强地抵挡这涌来的洪水,眼看就要力不从心。“轰!”的一声巨响,围墙倒了一个大大的口子,浑黄的水裹挟着漂浮物,汹涌地冲进校园……
此时的郭校长,一边拿着手机向教育局党委报告情况,一边集齐班子领导做好力所能及的巡查和警告。凌晨4点刚过,县教育局领导就冒着滑坡和滚石的危险,冒雨驱车来到桥自弯学校,第一时间查看灾情,安排部署。紧接着,镇政府干部也来了,心系学校的老师们也来了。
天亮了,雨停了,汹涌的洪水也退了。面对洪水退去后留给我们的这个战场,对全校老师是个考验。马上要期中考试,学生要返校读书,怎么才能还学生一片干净安宁的环境,迫在眉睫。是等还是靠,是求还是要,在每一个老师心里都敲着鼓。
通知发出去了,家长群收到了今天学生不到校的通知,可老师却一个不少全部来到了学校。
校园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雨鞋的,穿拖鞋的,开始了对乱石、垃圾、泥沙的战斗。搬的、铲的、提的、端的,工具不够,就用手捡,力气不够,就合力去抬。
汗,流了再流;衣,始终没干。
两个小时过去,塑胶球场干净了,停车场干净了,教室干净了,寝室也干净了。
塑胶球场是保住了,但塑胶跑道以及绿茵足球场却全是厚厚的淤泥,宽大的草皮被翻卷开去,和垃圾裹在一起。这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必须带雨劳动,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保住草皮,不让细菌滋生,不让淤泥发臭。
7月7日,依旧下雨。学校没有广播,没有叫喊,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操场,开始有序地清理淤泥、垃圾。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雨衣上,飞溅起一朵朵水花,红雨衣,绿雨衣,黄雨衣,在渐渐显现出绿意的足球场上,像美丽的天使。
连续4个小时的苦干,淤泥带走了,垃圾带走了,石头带走了,草皮铺平了。浑身湿透的老师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消毒也在同步进行,校园里弥漫着消毒液的气味,不留一个死角。
爱学校方能爱教育,爱教育方能爱学生。桥自弯学校的老师,都做到了。
(作者系桑植县廖汉生红军学校教师)
编后: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场防汛抗灾的战斗中,红色桑植的表现可圈可点。应该感谢这些热爱桥自弯学校的教育人,在灾难面前,彰显了一个学校的凝聚力,彰显了敢于奉献、不怕困难的师德风尚。应该感谢关爱桥自弯学校的基层部门,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爱学校,则教育兴!
2020-07-21
00:00:00:0——桑植县廖汉生红军学校教师抗洪救灾小记33049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07/21/content_33049.html1考
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