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矫正法》7月1日起施行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适用范围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等活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立法目的

社区矫正法立法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即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

三、决定和接收

1、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是指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民法院和依法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

2、关于接收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由看守所或者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自收到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移送社区矫正机构。

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由监狱或者看守所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移送社区矫正机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依法接收社区矫正对象,核对法律文书、核实身份、办理接收登记、建立档案,并宣告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事实、执行社区矫正的期限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定。

四、社区矫正执行地

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根据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

五、关于机构职责

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实行法律监督。

社区矫正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

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应当通过多种形式为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六、外出批准及执行地变更

外出批准: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

执行地变更:因社区矫正对象迁居等原因需要变更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变更决定。

七、社区矫正解除和终止

解除: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或者被赦免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社区矫正对象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通知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终止:社区矫正对象被裁定撤销缓刑、假释,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社区矫正对象死亡的,社区矫正终止。

八、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特别规定

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别进行。

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对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通知并配合教育部门为其完成义务教育提供条件。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年满十六周岁的社区矫正对象有就业意愿的,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给予就业指导和帮助。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其他未成年人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年满十八周岁的,继续按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执行。

2020-05-18

00:00:00:0这些要点须了解30617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05/18/content_30617.html1《社区矫正法》7月1日起施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