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本报讯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屋场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想宣传、志愿服务、倾听民声、基层治理等多种功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参与度,为民解忧出实效。

土味宣讲进“屋场”,学习教育传万家。将“会场”搬进“屋场”,用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学党史的热潮。优化宣讲队伍。永定区各乡镇(街道)分别组建5人以上微宣讲小分队,利用“屋场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群众宣讲红色故事,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200余场次,并邀请优秀老党员参与宣讲。慈利县采取从部门领导中“邀”、党员干部中“点”、专家学者中“聘”、典型模范中“选”等方式,以理论专家、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教师骨干、劳模、青年志愿者等为主,组建627人的“三员”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宣讲。桑植县组建200人以上的骨干讲习队伍,乡镇讲习队伍人数达到50人,每个村(居)成立5—10人“草根讲习队”,形成“专家党员干部群众一齐讲”的良好格局。创新宣讲形式。武陵源区明确“屋场会”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定调子、不打板子,通过篝火会、茶话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讲。慈利县依托4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微宣讲,将理论宣讲与文艺宣传、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427个村(社区)党组织“线上”集中参加学习。桑植县在298个村(居)建立流动屋场会,成立“屋场会”宣讲队300余个,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生产基地现场,参与干部群众超27万人次。

文艺演出进“屋场”,共庆百年颂党恩。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主题文艺演出下乡活动,发动全社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共庆建党一百周年。永定区开展“百年荣光

党恩难忘”巡回文艺演出,以大篷车文艺巡演方式,向广大乡镇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史。截至目前,已演出30场,观看群众1.37万人次。推出《话心声给党听·永定巾帼心向党》音诗画、永定巾帼代表团朗诵,讲述永定区20余万妇女“爱党爱国爱家乡”“能文能武不逊须眉”的情结和情怀,被“学习强国”“党建网”等平台采用。武陵源区每月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与晓晓民俗表演队、老年大学、旗袍协会等文艺团队开展“文化进景区”活动。15个民间团队参加“欢乐潇湘·快乐武陵源”百团百角唱百年大型群众文艺竞演活动,参演320人次。慈利县挖掘本土特色,通过渔鼓、快板、汉剧、“三句半”等多种接地气形式,用本土方言讲好“红色故事”,用喜闻乐见的“乡土气”“文艺风”传递党的声音,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打通学教工作“神经末梢”。开展“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

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16场次,“送戏曲进万村

送书画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65场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桑植县组建“文艺轻骑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举办文艺“屋场会”演出,共演出1000场,观看群众5万人次。在九天洞景区红色桑植大剧院推出红色主题情景剧《红色桑植》,演出50场,近万名党员干部群众观看。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桑植》系列短视频,通过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党员干部、人民教师等各界人士现身讲述和虚拟情景还原等形式,再现党史文物和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在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刊发,并在本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同步推送,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实践活动进“屋场”,上门服务解民忧。充分利用“屋场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永定区召开“屋场会”300余场次,受众3万余人,收集群众诉求300个,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把“天门清风”微信群平台打造为“线上屋场会”,让广大干部群众线上开展交流,线上收集涉及百姓合理诉求2595条,回复率100%,及时处理率95%,列入下年度计划处置率5%。武陵源区召开“屋场恳谈会”250余次,参与群众人数8800余人,收集问题178条、意见建议149条,已解决实事134件。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20支,贴近群众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476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慈利县召开“屋场会”1715场,受众11.95万人,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66项4805件,已解决2887件,化解矛盾纠纷413起,并梳理列出县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21项。桑植县共召开“屋场会”6000余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或建议300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

(张新)

2021-06-18

00:00:00:0提升群众参与度

为民解忧出实效43723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6/18/content_43723.html1我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