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牛之漫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宁小华

国人对牛的图腾崇拜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到了唐代,铁牛便改设岸上了。古人认为,终生开垦荒原的牛,是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

历代诗人对牛总是赞颂有加。唐人韦庄、杜甫有诗句:“绿桑深处哺牛鸣”、“一寸荒田牛得耕”;宋代李纲有诗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鲁迅称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称“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笔下也有《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都对牛进行了高度赞扬。

在典籍中,牛还与许多政治、军事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时,除祭孔子用牛,在国与国彼此会盟时也须祭牛。国与国会盟时,只有主盟国的人才有“执牛耳”的资格,“执牛耳”成为“权威”的象征。

牛常用于战争。史册记有“火牛阵”。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齐将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火牛前冲,其后是五千勇士,使燕军大败,田单陆续收复七十余座城池。

老子曾骑过青牛。《列仙传》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老子出的是函谷关,后人在函谷关口写了一副名联:“不许田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

在我们周围,活跃着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初生牛犊”“拓荒牛”“老黄牛”……令人肃然起敬。

在老一辈画家中,李可染先生就是令人钦服的一位。他的人品、画品皆为世人所重。我尤为喜欢他的《牧牛图》,性格温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相处于画图之中,背景绚丽多彩,或春风杨柳,或草长莺飞,或雁阵斜飞,或烟雨远山。他所创造的水牛形象表现了一种精神气质,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他以高超的笔墨技法,精炼地勾画出水牛的千姿百态,或行或止,或立或卧,或正或侧,栩栩如生,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比如“牛鼻子确实画成了像是湿的”,体现出“牛鼻子有水气”的意趣。而那些牧童,嬉嬉而乐,天真烂漫。李可染在画上题款,从不同的角度歌颂牛的高尚品德,如“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牛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等等。

罗马竞技场上的野牛与角斗士的斗牛赛,是一款体育节目。竞技场上的野牛,都力大无穷,骁勇善战。有着一股极大的韧劲和爆发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冲劲,大概莫如此。所谓力壮如牛,健如牛壮,牛的力量莫如此。发扬牛劲,带着股牛劲去工作、去学习,莫如此。

和牛有关的,还有牛郎。在中国最感天动地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中,每逢七夕,牛郎都要一手牵着自家的牛,一手抱着儿女走过鹊桥去与织女相会。那虚无缥缈的桥,若隐若现,在国人心中,是真爱筑成的桥,唯有真心相爱的有情人才能通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事,概莫如此。

牛的憨厚和实诚秉性,令我想起一位长辈曾讲过的“母牛和小牛”的故事:一位农民家为糊口养家,迫不得已准备把家里的牛宰了。家里两头牛,一头母牛,一头小牛。他拖出小牛,母牛挡在前头;他拖出母牛,小牛又坚决挡在前头。两头牛的眼中都有泪。

万物皆有深情。

回想现在的部分年轻人,尤其是常年在外的游子,在忙忙碌碌中,上班时顾着工作,下班后顾着玩乐,似乎总忽略掉了一些什么。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该记得的常常“不经意”忘了。

2021-05-21

00:00:00:042854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105/21/content_42854.html1牛之漫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