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龙咏联歌统战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周传国

贺龙经常自谦地对人说:“我是个没喝墨水的大老粗。”其实他天资聪明,才思过人,尤其是善作对联。他的统战对联,令人叫绝,并成了他进行统战工作的有力方式。

南北墩,是湘鄂边界上的一条土、汉聚居的小街,湘鄂以街中心的“东西井”为界。1930年冬,土匪头子朱疤子与罗效之各据一头,挑起两省土、汉民族进行械斗,他们从中渔利。贺龙带领红军进驻南北墩之后,发动百姓打土豪、斗士司,可是出现一个怪事:南街的百姓不能去斗北街的土司,北街的百姓不能去批南街的土豪。贺龙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召开南北两地的群众联合大会,会场设在街中心,台柱上贴着他亲自作的一副对联:“打恶豪、斗土司,何分南北;闹翻身、求解放,哪管东西。”横批是“团结对敌”。这副对联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妙将两个地名安了进去。从此,南北土、汉民族团结一条心,共同对敌,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931年9月,正在鄂西的贺龙,为了让红三军一部分伤员养伤,决定借助于武当山。首先以情动人,取得了徐道长的信任,征得同意后,将红军医院设在紫霄宫。在此期间,贺龙受到徐道长及众道友的热情款待和无私的支持,贺龙感恩不尽。临走时,贺龙给徐道长送黄金2斤,并特以道长伟樵这个名字与紫霄宫联在一起,作了一副对联:“伟人东来山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贺龙的对联赢得徐道长等人的连声喝彩,他与徐道长结下深厚友情。徐道长率领众道徒几次为红军带路巧袭敌人,成为红军一时的得力助手。贺龙走后,徐道长被敌捕抓,宁死不屈,就义时还背诵贺龙的赠联。

1933年9月,贺龙带领部分同志来到湖南桃源县的黄石镇,恰逢地头蛇、大恶霸吴象夫娶儿媳妇。他的儿子吴保初是个又硬又臭的土匪头子。早在1928年,听得贺龙从南京返回老家闹革命路过此处,被吓得屁滚尿流。从此,他做梦也想杀贺龙。这天,贺龙为了杀杀他的威风,化装成一巨商,带了两个贴身警卫,抬上抬盒,一摇三摆直奔吴家。吴象夫根本没认出他是贺龙,当作贵客把他接进大堂。吴家父子满面春风,亲自提壶把盏。酒过三杯,有一军人模样的人说:“今日乃吴公子大喜之日,鄙人愿献一联以求一对,如何?”吴保初马上表示:“请老兄快赐。”那人摇头晃脑地说:“盛世文章迎彩凤。”话一落,满屋雀跃,齐称“妙句”,可是无人续下联。这时贺龙先扫众人一眼,然后不慌不忙道出下联:“满堂贵客接贺龙。”一听到贺龙二字,霎时全场皆惊,吴保初见状,假装镇静地喝道:“你是什么人?”贺龙咔嚓一声,拉开胸扣,露出两支乌黑的短枪,双目似剑,紧逼对方。吴象夫只好带头认罪。贺龙将他们父子痛训一顿,约法三章之后,扬长而去。说也怪,吴家父子自此后,行为有了很大的收敛。

长征时,贺龙率部路过慈利县金岩乡乐园村。由于敌人的挑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躲藏到深山岩洞里去了。一位满头白发的教书先生名叫楚狄知,年老体弱,难过洞中生活,悄悄溜了出来,窥视动静,不巧被一红军战士当作土豪抓住。楚先生连连叫苦,说他是读书人。站在旁边的贺龙见了此情,便问:“你是读书人,我作一对联你能对吗?”楚先生忙说:“请长官赐教。”贺龙脱口而出:“白眉白须披白发、钻山钻洞,白受一番惊吓,吓煞吓煞,望先生今后莫听白痴鼓吹邪说。”

楚狄知一听,上联竟用了五个“白”字。大为震惊,暗暗称奇,然而教书先生也有文才,他望见贺龙帽上的红五星和一旁的红旗,乃对出下联曰:“红星红牌打红旗、分田分地、红得万民欢喜,喜也喜也,愧老朽如今才知红军伸张正义。”贺龙听了,点点头,赞道:“果是读书人。”便自我介绍:“我是贺龙,把你吓苦了。”楚先生一听“贺龙”二字,好不钦佩,反赠一联:“两副对联,识得将军是英才、钦佩钦佩。”贺龙答:“一场误会,错将先生当劣绅、休怪休怪。”并派人将他送回家中。楚先生现身说法,很快让那些藏在山洞中的人都回到家中。

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当时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地主分子只要愿意抗日的都纳入了统一战线。可是八路军中部分出身好的同志一时看不惯,想不通,说怪话,说什么:“红军白军混在一起,穷人富人同流合污。”贺龙了解此情之后,认为是“左”的思想作怪,便召开大会,指出统战的重要和“左”倾思潮的危害,并作一对联:

“红军白军,同是抗日大军;

富人穷人,皆为爱国良民。”

这副对联深入民心,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军民拧成一股绳,合力抗日救国。

2019-11-07

00:00:00:023616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11/07/content_23616.html1贺龙咏联歌统战/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