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的一句诗为题,将“白”字改为“诗”字,以水寓诗,更有诗意,对柯云诗集《献给祖国的歌》谈点读感。
这本诗集我是在端午节前夕收到的。那天我到恩施采访龙舟赛,一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见了柯云诗集立即捧读起来。初览一遍,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书名好,贴近祖国华诞70周年大庆。其次是书中12个专栏标题与书名相得盖彰,即“红军赞歌”、“抗战当代歌”、“旅途散歌”、“溇澧放歌”、“大美赋歌”、“五雷神歌”、“故乡情歌”、“浪花飞歌”、“人生心歌”、“昨日旧歌”、“四季韵歌”、“金樱茨歌”。从出版说明中得知,这些诗词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摘选下来的,分成12类,其内容与标题相当吻合,读来贴切感人。
我和作者是诗友,也是忘年之交。80年代初期,武陵源还未对外开放,它的前身叫索溪峪,那时我还是个刚迈进武汉大学校门的小姑娘,父亲受柯云在报刊上对索溪峪宣传的影响,加上我从小就喜爱山水文化,假期我便随父慕名来到索溪峪。举目四顾,果然是人间仙境。在书店里购得柯云以本名(周保林)著作两本首次宣传武陵源的书:《索溪趣闻》和《索溪导游》。回家后,迫不及待地阅读后,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冒昧给作者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对方的回信。从此我和作者开始书信交往起来。从信中得知我们不仅爱好诗词相同,作者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现代的艾青、郭小川、李季、张志民、梁上泉、刘章等都是我们共同崇拜的诗人;同时我们都爱收藏,特别是亲笔书信。柯云著作等身,给我赠送的著作也不少。我虽从事新闻工作,但对诗歌仍未放弃。
柯云文如其人,我们虽只见过一面,但我发现他的语言明快,幽默,重情,乡土气息极浓。加上他诚恳待人,更使我深受教益。记得我在中学期间写了一本约300首短诗,自命《春草集》,送给他审阅。他给我每首诗逐一修改和评点,至今还珍存在书柜中,我打算退休后将它整理出来。
对柯云的作品,由于怯于动笔,书评写得不多,说起来愧对诗兄,不,应称老师。但写的几篇书评我自己却收到奇效。如柯云1984年发表在《芙蓉》杂志上的小说《盘山路》,我读后当即写了一篇2000字短评《我看盘山路》,先后在《都市作家报》和《作家报》上发表了,后被校方评为优秀论文。(据悉这篇小说是柯云的小说代表作,被选入《小说选刊》)。评柯云的叙事长诗《范孟缘》在《张家界日报》发表后,又被武大学报转载,颇有影响。《献给祖国的歌》里面的部分诗词,以前我就读过。比如《春到花明楼》《溇江渡》均是80年代初期的作品,原分别发表在《广西文学》和《诗刊》上,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全集200多首诗词,句句含情,字字动心,随便找几句,即可窥见一斑。如《春到花明楼》中写刘少奇1960年回故乡与群众见面时,“巨手拉茧手,泪水相对流”,不禁催人泪下。诗集融古体诗词、竹枝词、新诗、民歌于一体,意境新颖,语言优美,文字简炼,寓意深刻,不少五言绝句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如作者大寒节日访诗兄:“初雪正当空,热气暖心中。大寒变小寒,北风成春风。”此外书中的长短句搭配,节奏优美,韵味深长,如《步梁上泉诗》:“索溪美,青山绕碧水,淡云薄雾隐奇峰,神花仙草掩青翠,处处令人醉”。
有位诗人说过,有一种声音不在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也不在霓灯笙歌的欢乐场,它却在竹篱茅舍清风明月的灵魂深处。这本诗集中,作者怀着对祖国和党的无限深情,巧妙地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大历程以饱满的笔墨抒写出壮丽的篇章。佳句连篇,不胜枚举。每一首诗词都可耐读,回味无穷。然而由于写在不同时期,难免有些地方出现重复字句。尽管有点美中不足,但瑕不掩玉。
文学照亮生活。作者以诗词大抒家国情怀,留住乡愁,开拓新境。真是宝刀不老,值得庆贺。
2019-07-11
00:00:00:0——浅谈《献给祖国的歌》18705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07/11/content_18705.html1绿满山原诗满川/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