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蓉
很小的时候,伟人贺龙元帅的故事就已经家喻户晓了,我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从那时起我就钦佩这个凭两把菜刀揭竿而起的大英雄,他的许多故事,牵扯着我满腔情思。长大后,我曾多次到桑植洪家关拜谒元帅英灵。对于一个胸怀梦想的少年来说,贺龙就是一个完美的革命英雄。
一
小学时,从我班主任张老师的口里得知贺帅的一段少年往事。1911年,15岁的贺龙赶着骡马,从桑植来到大庸,行至深山老林的喻家溪,忽闻山沟里有人呼救。贺龙循声而至,只见两个蛮汉正在抢劫,把另一位稚气犹存的少男往树上捆。听到动静,两位蛮汉拔腿便逃,贺龙策马就追,叱道:“休想逃!”一飞刀砍断蛮汉扁担上的绳子,两大包食盐落地。另一蛮汉直起身子想继续逃,贺龙又是一刀,一棵土碗粗的杉树“咔嚓”一声倒在蛮汉面前,两人见状吓得跪地求饶。贺龙问,为何拦路抢劫?其中一人说:“团总设盐局垄断盐源,我们被逼无奈,只好抢为盐局挑盐的盐客,但从不杀人。”贺龙听罢,深深同情这些受苦受难的深山百姓,劝道:“挑脚夫是上磨肩膀下磨脚板的穷苦人,抢他们的东西,如同抢兄弟姐妹的东西,有本事去抢团总盐局!”说完,放了他俩。
被抢盐客叫龚克成,15岁,与贺龙同年同月生,是沅古坪横山峪(红星村)一忠厚农民。因团总盐局垄断盐源盐中掺白砂,高价销售谋取暴利。乡亲无法,只好凑钱由龚克成到大庸城挑盐,回来便发生了遇抢一幕。贺龙得知情由,与龚克成结为同庚兄弟,后来,一同在沅古坪留下了许多革命故事。
二
上中学时,从沅古坪镇文化站站长龚建业的讲叙中了解到另一故事。贺龙毕生爱马,并深谙马性,14岁当赶马人。1911年,贺龙赶马到沅古坪,走到洞溪,忽闻:“捉住它!捉住它!”只见一队人向贺龙这边奔来,跑在前面的,手中拿着绳索。贺龙心想:“捉什么呢……”正寻思,只见柳林中窜出一匹膘肥体壮的白骏马,四蹄生风,朝着贺龙方向狂奔而来。说时迟那时快,贺龙侧身一闪,健步飞上马背。那白马突然被骑,更显张狂,长啸着,颠甩着,飞奔。贺龙骑在光溜溜的马背上,任凭烈马狂驰野跑。深秋的乡野,草色枯黄,柳林边的溪流泛着青白色的波光。白马绕过一棵落光了叶的老柳,突见前方十余米开外,溪沟宽约两丈余,贺龙急忙将身前倾,两脚一夹,一拍马脖高喝:“跳过去!”霎时,白马四蹄腾云般从溪涧上空一掠而过,贺龙粘在马背上纹丝不动。白马知道遇上高人了,打几个响鼻便收了耍横的野性。烈马被降服了,驮着贺龙跑过两丘大田,原路返回。众人早惊得目瞪口呆,许久才缓过神来齐声喝彩。
白马主人是沅古坪赫赫有名的“哥老会”老大,见贺龙仪表堂堂,身手不凡,心生爱意,执意挽留贺龙入“哥老会”。贺龙一时难以推脱,便在此驻了两年。
两年后,贺龙离去。从此,白马不吃不喝,狂躁不安,不停地长啸嘶鸣。少主人说要卖掉白马,老主人说:“马最通人性,这白马只有贺龙能驾驭,怕是要追随他去吧!”便命人打开栏拴,将白马放了出来。这马房前屋后绕行三圈,然后向桑植方向飞奔,后来成为长征路上贺帅的坐骑。
三
长大后,我在很多书里读到贺龙的故事,其中一事,如今记忆犹新。
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据地被“围剿”,贺龙率红军向东急进,以东渡资水的障眼法,把尾追的十几万人引向东面。然后暗渡陈仓,两次抢渡巫水,转兵贵州,使得数路追兵被远远甩在后面,抒写了长征史上贺龙军事天才的第一次“神来之笔”。红二、六军团到贵州后,遭对方百多个团的兵力沿长江布防,阻止红军北上。危急关头,贺龙大手一挥,红二、六军团向乌蒙山区进发。在海拔2000多米高的深山峡谷、气候恶劣且瘴疫流行的艰苦环境中与敌周旋。以声东击西的妙计,率红军假奔西北方向。对方误认为红军要过金沙江,于是转向西北追击。贺龙以此契机,立马从西北突然转身向东,蒙蔽对方,把对方司令部捅得七零八落。
就这样,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中忽东忽南,忽西忽北,搞得敌人晕头转向、疲惫不堪。贺龙率部突围出对方两股力量的包围圈,从昭通、威宁之间,穿过防线直奔滇东。对方嗅出贺龙要渡金沙江北上的气味,集中数十个团再次围追堵截。贺龙烟斗几磕,计上心来,在敌人追到之前,佯攻昆明,吸引十多万滇军回防昆明。当围堵红军的滇军匆匆忙忙赶到昆明,红军突然调头,从石鼓、丽江安全渡过金沙江。对方如梦方醒,急令追兵火急火燎赶到金沙江,只见红军留下大幅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城,费心,费心;走时送到石鼓镇,请回,请回!”
2019-03-29
00:00:00:014354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03/29/content_14354.html1故事里的贺龙/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