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所实验幼儿园有特色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文/本报记者

秦勤

图/本报记者

李享

日前,好消息从永定区教育局传来——张家界民族实验幼儿园获得了“徐特立特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这是我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学校,也是全国第一所获得此称号的幼儿园。

“徐特立特色教育示范学校”是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于2016年7月成立的“徐特立教育基金”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做“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地实践和教学探究,把延安五老之一、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同志的“言传身教、务实救国”朴实教育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

走进张家界民族实验幼儿园,精致妆点的校园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团结主题文化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沿途到处张贴的爱国主义画报,校园里传出的红色歌声,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全校师生身着的民族风情校服,课堂上的民族文化课程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教室设计,无不体现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

张家界民族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不论在哪里,只要听到国歌声响起,都会立刻笔直站立,抬起右手,行起“军礼”,孩子们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最庄重的礼,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爱我们的国旗。”园长覃朝霞介绍,幼儿园每天都会给孩子们上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从看视频到讲故事,或者是做手工、唱红歌。学校还不定期地请来红色演出团队,给孩子们现场表演红色节目,《十送红军》《学毛选》《马桑树儿搭灯台》等革命歌舞让小朋友们深受教育,更直观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爱国,还要爱民族、爱家乡。据了解,目前幼儿园有学生365名,80%都是少数民族,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内涵文化,努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园所,将“传承民族文化,爱育民族娃娃”确定为办园宗旨,每个班的老师都自主研发了各自的班本教材,成为了创新开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品牌。

民族文化教育绽放异彩

走进大(一)班教室,这个以“土司城”命名的教室,老师用捡来的树叶制作成的“绿叶”遍布天花板,墙上的背景都是土家族的西兰卡普元素,陈列角里展示着孩子在用纸条、橡皮泥手工制作的“土家凉面”,浓浓的土家风味充斥其中。教室里还有一个小型舞台名曰“土司歌舞厅”,两个可爱的孩子穿戴上了土家族的服饰道具,在台上跳起了土家茅古斯舞,孩子们的嘴里一边喊着“咿嗬咿嗬”,身体一边伴随着节奏而晃动,双手洒脱又有律动地摆动着,精气神十足。

据覃朝霞介绍,这是张家界民族实验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每个教室都有自己的主题,有的是以土家族文化为主的“土司城”、有的是以张家界绿色森林为主的“国家森林公园”、有的则是以天门山的大型实景剧为主题的“天门狐仙剧场”。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布置教室,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回收利用产品或者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绿色产品。

跟着小(一)班老师余思祺的脚步,记者来到了学校的户外活动场,场边一排木屋状的储藏柜里,装的全是学校的老师和家长手工制作的教具和运动器材——独轮小竹马、竹子制作的球棍和藤条、土家高脚马等。余老师说,学校老师制作的这些教具还获得了全国“张骞杯”自制教玩具大赛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在户外活动场旁边的一只一米高的声动恐龙模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覃朝霞向我们介绍道,因为芙蓉龙是从桑植县挖掘出来的,要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这些知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模型旁边的墙壁上镶嵌着很多本地出土的三叶虫化石,这些形成于古生代的中寒武纪的化石是张家界博物馆应幼儿园的请求特别赠送的。

“拿到‘徐特立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园长覃朝霞和全校师生都信心满满。

2019-11-23

00:00:00:0传承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2416401这所实验幼儿园有特色/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