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本国的红炉绝活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周美蓉

在永定区沅古坪镇东南边红星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了个叫龚本国的好铁匠。他一辈子在风箱呼呼、火花迸溅、铁锤挥舞的铁匠铺度过,以打铁养家糊口。打农用的刀、镰、斧、锯、犁耙、锅铲、剪刀等工具。他的打铁功夫,实实地好。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简单实用,但并不易学。传统打铁工具有铁匠炉、风箱、手锤、大锤、砧子、磨石等。打铁必须在铸造技术的精准上下功夫,一要会观察,观察钢铁在锻打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二要身体强壮手上有劲,因此有“打铁先得自身硬”之说。龚本国身体壮实,脑瓜子灵活,从小对铁匠、木匠、铜匠、岩匠工艺很感兴趣,谁家请了工匠,他就去观看,回到家里,自己琢磨着捣腾,久而久之,他不仅都学会了,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四合一匠人”。

龚本国的铁匠工艺最出色,一是他勤奋好学,掌握了打铁的基本功。二来天时地利人和,16岁那年遇到一位好师傅。此人从泸溪逃难过来,名叫冉再甫,是泸溪兵工厂一名身怀铸枪绝活的技术员,因私下为乡民造枪,被工厂开除。从此跑江湖靠打铁为生。来到沅古坪五龙时,龚本国认识了他,并拜他为师。俗话说,三个木匠不如一个铁匠。因为木匠家伙都要靠铁匠铸造,故而学铁匠并不轻松,按规矩:一年当下手,两年拉风箱,三年抡大锤。龚本国跟冉师傅在三年的锤炼中,悟出了打铁技巧的关键在于火色的老嫩和淬火时微妙变化。三年后,他自立门户,从此开始漫长的红炉生涯:“亮赤膊,铲褐泥,添碧水,炼丹色,取朱砂,瞻前顾后呼左右;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李白诗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正是打铁的生动写照。炉旁的风箱,鼓风者鼓亮炉膛。龚本国一身疙瘩肉,臂力攥住铁锤,狠狠砸下去,叮当!叮当!沉闷的钢铁火花四溅,照亮着他额上淋漓的汗水和裸着的宽阔胸膛。经他打的铁器,正如元代马钰诗云:“跳出红炉,身无烧烙”,不仅美观大方,尤其火色绝佳。

龚本国打铁很讲究。单说打镰刀。先是选材。铁分熟铁和生铁,过去都是毛铁,还需先提炼一次,才能加工成产品,所以要多一道工序。钢有脆钢和软钢。它们的区别是,脆钢容易起缺,软钢容易卷曲。如何试看钢的脆硬度和绵软度,取小块钢烧打成片,淬火后用手掰,断得快的是脆钢,适合打刀、镰,只弯不断或断得慢的是绵软钢,适合打锄头。选好钢铁,放炉中呼呼烧得彤红闪亮,亮得刺眼,立马夹出置于砧子上狠锤猛敲。火星在空中飞溅,龚本国手起锤落,迅速敲成方条,又入炉烧红,再夹出来把铁条一头敲扁敲薄,卷成上刀把的筒,再次入炉烧红后夹出来在铁条上开一道口,把钢嵌入,再烧再打,这样如法炮制反复多次,直到打薄打平打成峨眉弯似的镰刀。最后,龚本国将镰刀烧得快溶化时,迅速夹出“剌啦”入水,随即冒出一股白烟。不久捞出,一把即白又亮、潋滟闪光、火色上呈的好刀,便成了。

淬火技术必须掌握得十分精准,淬老了起缺口,淬嫩了刀口卷曲。脆钢、软钢的淬火也不一样,脆钢淬火要烧成紫红时就夹出来入水,软钢淬火要烧得白亮时才能入水。龚本国从几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淬火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他打的刀、锄、斧、锯、犁耙等,火色极佳,非常耐用。那个年代,沅古坪,慈利、沅陵、桃源一带的百姓打铁只找他。农用铁器家伙,包括打新整旧,基本都出自龚本国的手。他用旧犁壁儿、犁箭和汽车的扁担钢合打成薅草锄、挖锄,成了“绝技”。犁上的生铁和汽车上的钢比一般钢铁要硬很多倍,没有高深锻造技术的人根本打不成。“好铁匠”,十里八乡都传着他的好名气。

那个年代,龚本国在沅古坪打铁,一般都要提前一个月预约。龚本国在铁工社带过几十个徒弟,后来都成为沅古坪铁制工艺的主流。其中高家溪的李清正,传承了他的好技术,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好铁匠。慈利的朱丙武传承了他出色的淬火技术。谢家垭金岗村一村民说,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请别人打了把猪草刀,火色太嫩没法用,请朱丙武回炉淬火后,便成了一把好刀,几十年来一直在用。现在还在用。

打铁,无不诠释着民间艺人的勤劳和智慧。

2019-03-15

00:00:00:013721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03/15/content_13721.html1龚本国的红炉绝活/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