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城东门桥的余三儿看戏成瘾,只要一听到文庙里唱戏,哪怕火烧眉毛也会立马丢下手头的事,屁颠屁颠地赶去。有一次正炒着菜,突然听到呛呆呛呆叽卟叽卟呛的锣鼓家伙响起,他便将锅铲把儿一丢,扯起腿脚打飞跑。待他看完戏回家,锅里的菜早糊了。娘老子歇了南门口的店铺回来对余三儿说,三儿啊三儿,你看戏当得了饭吃,娘老子当不得唉。
余三儿看戏——当得饭吃(喰qi)。于是,庸城里就有了关于余三儿的第一个歇后语。
庸城人把吃往往念成了(喰qi),据说是古语,庸城人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语。比如逮,相当于干,是一个万能的动词。吃饭叫逮饭,喝酒叫逮酒,下棋叫逮盘棋。有一回,庸城阳戏名角庹喜生出演《四下河南》,几本戏连轴演了三天三夜,余三儿屁股像钉了钉子挪都没挪一下,待戏看完,早已腹中空空。余三儿捂着肚子,旁边的宋家少爷问:余三儿,肚子疼啊。余三儿说,饿的。宋少爷赶忙跑到街上买了几个油炸灯盏窝粑粑。余三儿一见,也顾不上斯文,三口并作两口吃起来,那副吃相像从饿牢里放出来的。
余三儿的娘老子在南门口开着一爿南杂百货店,南门口的生意好做,虽然是卖些坛坛罐罐酒曲碱面,糊嘴巴却绰绰有余。余三儿是娘老子的断肠儿,娘老子疼得巴心巴肝。余三儿虽说有些游手好闲,却不乱来,也懂得人情世故知人待客。余三儿没别的爱好,就爱看戏。有一回,余三儿的娘老子叫余三儿帮忙卖碗,余三儿正捧着一摞碗,突然听得文庙里锣鼓喧天,余三儿把碗一摔,扯腿就跑。娘老子跟在后面喊,去去去,莫再回来。再看,那一摞碗已经稀巴烂。
余三儿看戏——没别的。这是有关余三儿的第二个歇后语。
有一回文庙里演《桃花装疯》,庸城阳戏班的著名丑角高三笑抹着三花脸颠着屁股一出场,余三儿就连着喝彩:好,好,好!又连着拍了三巴掌大腿,哪知最后一巴掌拍在旁边一串红的大腿上。一串红是什么人?庸城汪家的汪一红大小姐,这姐儿也是一个戏痴。汪家也是庸城富户,在南门口开着绸缎庄,一串红算得上富二代。这还了得,余三儿撞大祸了。一串红说余三儿耍流氓,占了她的便宜,叫几个人把余三儿架着拖到了县衙门。审案的一拍惊堂木,然后一问情由,便哈哈大笑起来:余三儿看戏——没别的,去去去,看你的戏去。
余三儿一听,赶紧拍拍屁股走人。可是不久,一串红却嫁给了县爷,吹吹打打地从南门口过路。路人都说,这都是余三儿看戏看的。
余三儿看戏——尽是经杆子。这是余三儿的第三个歇后语。
“经杆子”在庸城里有点损人的意味,说的是某人爱挑三拣四过于挑剔。后来,庸城文化部门组织排演新戏,把已经古稀之年的余三儿请去看戏,想要余三儿这样的老戏骨指导指导。
余三儿被请去看戏,锣鼓点子一响起,余三儿就赶紧掏耳朵,旁边的导演说,三爷,嘛哪?余三儿说,我耳朵哄哄响,像是有绿蚊子哼。三爷,你有耳鸣啊?余三儿说,是有一点儿。余三儿装聋卖傻地说,刚才打的么子牌子?是《幺二三》《八哥洗澡》?还是《水牛擦痒》?导演一本正经地说,没牌子,新编的闹台打家伙。余三儿哦哦着,继续看戏。
这时,台上的戏子出来了,穿着中山装,随着锣鼓点子走起了台步,哒哒哒哒哒……一溜台步后走到戏台中央,锣鼓家伙“咣哧”一下,然后戏子就猛地一个弓箭步,接着一举手一捏拳一抬头,吓得余三儿赶紧捂住脸。导演问道,三爷,嘛哪?余三儿说,我以为他要砸我。导演立马笑道,哦,效果出来了,把余三爷都惊着了。余三儿问道,怎么没见包大人、薛仁贵、穆桂英、陈世美、秦香莲出场?导演说,那都是一些才子佳人,现在时兴演新戏,演的战天斗地的英雄。余三儿哦哦着:继续演,继续演。
人家一看三爷,看个戏尽是经杆子,也就随他去罢。后来,有人喊,三爷,大操坪演戏了,万人看戏。余三儿没出声,从此再不看戏。
2020-09-10
00:00:00:034762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09/10/content_34762.html1庸城老戏骨/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