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一个爱好收藏的人,他的收藏范围十分广泛,但他首先是喜欢收藏旧书。鲁迅在日本求学的时候,就开始藏书了。当时,他经常在日本神田町的旧书摊上寻觅自己喜欢的旧书,然后买下来。
对于自己的藏书,鲁迅每年都要专门记录自己购书的书账。鲁迅在买书时有一个习惯,他每买一本书,不仅要在那一天中用笔记下书名,而且也要记下买这本书花了多少钱,而且在记述的时候总是巨细无遗,毫厘不差。比如他买的《仇十洲麻姑仙图》这种图册,每册仅花了八分钱,也都是一一记录在案。
每年的岁末,鲁迅照例要算一回总账,将自己一年中所购买的书籍、图册、拓片等,按购买的时间顺序一一列出来,以月为单位进行小结,最后是算清一年在买书这件事上共花了多少钱,此外,鲁迅又总是要算出平均每月花去了多少买书钱。
鲁迅平时非常俭省,他穿衣服总是非常朴素,吃住行也都非常简单,只有在买书的时候舍得花钱。平均算下来,鲁迅每年花在买书上面的钱总是在500元以上。到了上海之后,鲁迅也许是生活安定下来了,要做长久之计了,他买书买得更多。一年中在买书上花的钱常在800元以上,最多的是在1930年,为买书总共花了2404元,平均每个月约200元,相当于当时一般职员几个月的工资。
1912年,鲁迅在当时的北平(即北京)的教育部任职,住在宣武区外的绍兴会馆,这个地方离琉璃厂很近,于是,他就经常到琉璃厂的旧书店去寻觅自己中意的旧书,收集到了许多的古旧书籍,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藏书。1912年,鲁迅在自己书账的后面有一段附记:“审自5月至年末,凡8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古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
关于鲁迅更多的藏书情况,《鲁迅日记》中曾经有一些比较详细的记载,比如,他记述自己在1912年5月12日这天,下午到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得傅氏的《纂喜店丛书》一书。5月21日,晚上散步宣武门外,以铜圆十枚买得二花卉册。5月25日,下午至琉璃厂购《李太白集》、《观元量寿佛经》、《中国名画》等书。
1913年5月,鲁迅买到《观无量寿佛经图赞》一书,他当天记下购买此书花了0.312元钱,已经精确到厘了。由此可知,鲁迅当时买书时跟卖书人讲价是极其细微的,只是不知几厘几厘是如何找零钱的。
翻阅有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鲁迅从1912年5月到1936年10月17日(即他逝世的前两天),这20多年的时间中,鲁迅先后花费了10913.65元,购买了14000多册图书,他花在购买书籍上的钱,占他全年收入的五分之一。这笔钱在当时可以买下三处北京八道湾那样大的宅子。鲁迅平时的收入不能算少,然而要买这么多的书,总也是感到有些吃力了。
就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现在保存的鲁迅的藏书有3800多种,13000多册,足见其藏书的数量之巨和范围之广。可以说,鲁迅是中国近代一位当之无愧的大藏书家。而且,在鲁迅的藏书中,有一些是极其珍贵的珍本。其中,鲁迅收藏的清朝道光十四年临海宋氏的重刻本《台州丛书》20册中,有鲁迅抄补手迹共4册零8页,已经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鲁迅不仅拥有这丰富的藏书,最主要的是他藏以致用。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藏书,勤于考证,精于研究,写作并校订了《中国小说史略》、《嵇康集》、《谢承后汉书》等重要的文献著作,他充分利用藏书而进行的写作和校订工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遗产的保留及发扬光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一生中所取得的学术上的伟大成就,和他长期坚持不懈的藏书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藏书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他在史料应用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和充分保证。
当年,郭沫若在研究了鲁迅的收藏活动之后说,鲁迅之所以有辉煌的成就,他收藏的书功不可没。仔细想想,郭沫若的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2020-02-03
00:00:00:026499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02/03/content_26499.html1鲁迅的藏书/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