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话说元好问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李康学

中国历史上,灭北宋并与南宋对峙的金朝,曾出过一位知名的诗人作家,他即是山西忻县人元好问。据《金史》记载,元好问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之家,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天赋较高,八岁既能作诗。十四岁的时候,元好问“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金史》卷一二六)

元好问在京城成名后,先后被朝廷任命过河南内乡县令、南阳县令,最后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朝灭亡后,他未再入仕,而只将精力用在著作上,“其所著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金史》卷一二六)

元好问能文能诗还会作词,但是真正使其在文学史上奠定地位的,还是他所写的大量的“丧乱诗”。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岐阳三首》其一。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兵下井陉。”——《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这两首诗的前一首是描述岐阳(今陕西凤翔)之役的惨状,诗中对蒙古军队的残杀暴行给予了控诉。后一首是写元军围攻金朝汴京,生民即将遭受涂炭而突围不出的悲愤痛苦。

汴京被元军攻陷之后,元好问眼见到元军肆意蹂躏大好河山,人民惨遭杀戮掠夺的野蛮罪行,不禁悲愤填膺,又提笔写下了反映这一现实的《癸已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诗篇:

“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挑。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诗中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将元军洗财劫物、乱杀无辜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凄凉景象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了莫不撼动心魄。

在元好问的“丧乱诗”中,还有一组《续小娘歌十首》也写得生动感人。

“山无洞穴水无船,单骑驱人动数千;直使今年留得在,更数何处过明年。”

“雁雁相送过河来,人歌人哭雁声哀;雁到秋来却南去,南人北渡几时回!”

这是该组诗中的前两首。诗中主要描写元军将大量妇女驱赶向沙漠的悲惨景况。诗人刻划了“小小娘”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处境和被迫离乡背井的复杂感情。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穗吐。一夕营幕来,天明但平土。调度急星火,逋负返捶楚。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盘悬雁门道,雪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雁门道中所见》。

此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描述了北方人民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痛苦生活,它亦是元好问的“丧乱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像上述所举的“丧乱诗”歌,在元好问的作品中还有不少。元好问的诗歌题材广泛,除“丧乱诗”之外,他还有不少咏怀、写景之类的诗作。此外,晚年的元好问还搜集了大量金朝史料,“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今所传《中州集》及《壬辰杂编》若干卷。年六十八卒。纂修《金史》,多本其所云。”(《金史》卷一二六)

元好问作为金代唯一有较大成就的作家,必将永远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一席特殊的位置。

2019-08-15

00:00:00:019973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1908/15/content_19973.html1话说元好问/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