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冷水滩发展综述
□本报通讯员 冷轩 潇湘平湖 夏伟 摄
冷水滩古名冷水市。明代嘉庆年间中山阴徐大纶为丞居滩上,滩之东曰岭崖,崖下有水曰冷溪,固得名“冷水滩”。1949年10月21日,零陵县解放,冷水滩为零陵县的一个乡集镇,1960年6月国务院批准为市,隶属衡阳地区,下辖城区及珊瑚、水浪坝、仁湾、冷东路、上岭桥等5个公社,1962年撤销市,改为区级镇,仍属零陵县。1969年元月为零陵地区直属镇,同年底撤消,改为零陵县直属区级镇。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滩市。1995年11月零陵地区撤地设市后,冷水滩市被撤销改为冷水滩区,为永州市政府所在地。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冷水滩区委、区政府立足永州首善之区定位,高标准、前瞻性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奔跑的姿态、攻坚的心态、必胜的状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做,驰而不息地统筹规划布大局、凝心聚力谋新篇。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锦绣之卷是一个经济繁荣、城乡文明、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社会和谐的品质活力冷水滩。
立足“首善之区”纵观城市之变
改革开放初期的冷水滩,总人口只有32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300元,老火车站是最繁华的地段,镇内只有解放路和人民路两条主干道,全长不过11公里,各类建筑物多为二、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配套设施十分简陋,有黄阳司和普利桥两个较大的农村集镇。沐浴改革春风的冷水滩区,正将中心城区“潇湘文化之源、品质活力永州”功能定位和“一主三副”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充分展现。全区辖10个乡镇、10个街道,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其中城市人口36.48万,城镇化率提高到69.2%,高铁、高速、飞机、航道“水陆空”全方位覆盖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基本形成,主干道地下管网改造、路面“白改黑”、空间立面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境内有1个省级高科技工业园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跻身中国幸福城市前20强。并成为全省第一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区。
创新“五道五治”纵观交通之变
冷水滩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是湘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湘桂铁路、洛湛铁路、二广高速、泉南高速,构成了相互衔接的交通网络。东邻祁阳县,南连永州市零陵区,西接东安县,北抵衡阳祁东县。全区以积极打造区域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抓手,以承接粤港澳的湘西南门户为目标,积极抢抓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渠道融资,全区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共建成农村公路2318公里,其中县道134公里,乡道315公里,村道1869公里,实现了区、乡、村道路全覆盖。冷水滩创新机制,出台“路长制”,建立了由28名区级路长、13名乡镇路长、98名村级路长、176名巡查路长组成的“四级路长”共建机制。目前,全区315名路长集中上岗,打造了零东圩公路、冷东公路、S217线马坪至水汲江段、G322线、新接线等5条样板路,全区181个行政村实现通畅率达100%。同时也促进了乡镇旅游的发展。
秉承“第一要务”纵观发展之变
全区始终坚持政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不误,紧紧围绕争先创优这一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奋发作为,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三量齐升”,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就今年1到9月全区财政总收入13.94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排全市第一。其中税收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26.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8.2%,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三季度预计全区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达90%以上,结构占比持续在全市领先。全区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预期任务的项目有47个,税收入库超1000万元的项目有21个,税收入库500—1000万元的项目有25个。2018年我区拟实施重点项目399个,新建项目119个,续建项目219个,总投资1632.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4.2亿元。全区经济呈现新平台、新业态、新亮点的发展态势。今年以来,第一批申报的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2家,居全市首位,占全市企业数量的45.8%,国高、省高企业数量排全市总量第一;具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共10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1.2%,企业数量排全市第二。
实施“乡村振兴”纵观农村之变
全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三治三拆三全三革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三治”融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一体”相结合,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通过村“四议两公开”、村财务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制度来商议重大事项,提高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推进乡村“三拆”落实。大力落实拆除空心房、拆除乱搭乱建、拆除无序广告。积极出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乡村“三全”落地。实施农村规划管理全覆盖、村容村貌基础建设全覆盖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对全区165个行政村,每村投入8万元实施村规划。创新首推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出台相关集中建房政策,计划对每户进行2万元贴息,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选址、统一配套”五统一标准。坚持乡村“三革命”同步。全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革命和污水处理革命,旧貌换新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8%。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健全农村垃圾分类集中收集、清运处理机制。推进农村污水革命,水处理率达70.5%。
致力以人民为中心纵观民生之变
冷水滩区作为永州中心城区,因城市骨架不断拉伸,进城人口激增,学位紧张问题也伴之而来。冷水滩区坚持把学位建设作为民生实事第一号工程来抓,计划在2018年至2019两年内,投入20亿元,用于盘活、扩建、新建24个学校项目,新增校园面积1367.28亩,新增47390个城区中小学学位。今年8月15日举行了12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预计明年秋季可投入使用,届时可新增近2.3万个学位。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构建了新型服务体系,以综合医院为龙头,以资产、技术等为纽带,市三医院牵头与全区21个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免费提供进修、培训机会,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市三医院还托管普利桥镇中心卫生院,有望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建立了远程会诊等5个中心,市三医院投入200多万元,成立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远程心电和消毒供应5个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医联体内整体医疗水平,弥补基层医疗能力不足之处,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和共享,初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分级诊疗新格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