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本报通讯员 唐军 唐书东 何顺 李海军
祁阳县委书记周新辉在茅竹镇三家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刘志军 摄
祁阳县委副书记、县长金彪在羊角塘镇督查环保问题整改工作落实情况。
唐志强 摄
四十年的奋斗历程波澜壮阔,四十年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十年!
祁阳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对艰巨繁重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任务,历经许多内外困难和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乘风破浪、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祁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1353”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创新强县、产业富县、文教兴县、生态立县、依法治县”,团结实干,跨越争先,围绕“打造经济强县、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撤县设市”三大目标,强力推进“六大战役”,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在祁阳这片富有激情的热土上,绘就出一幅幅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新画卷。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2017年,完成GDP292.52亿元,增长8.2%;财政总收入18.14亿元,增长20.1%,税收占比84.1%。祁阳经开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26.5亿元,率先在全市县区工业园中突破200亿大关。粮、油、茶、生猪等主导产业稳步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率先建设三家村田园综合体,成为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香港铜锣湾文旅新城、新天地城市综合体、红星美凯龙家居等强力启动。今年,该县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实现GDP209.31亿元,增长8.6%;财政总收入15.19亿元,增长13.3%。祁阳经开区实施“63113”工程,新建60万平米标准厂房,启动31个产业项目建设和10条道路提质改造,建设城市综合体、农贸市场、浯溪小学3个配套项目,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宽阔畅通的祁阳大道。
蒋盛文 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县镇村各有抓手、各具特色,探索具有祁阳特色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路径。在县城,以“创国卫”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城市“五园五化”战役,城市建公园、社区建花园、单位建庭园、小区建游园、百姓建家园,净化、绿化、亮化、文化、智能化,着力打造“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生态、智慧、园林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无围墙城市,开展史上最大规模控违拆违行动,对286个小区、城中村的45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实施拆除,同步推进小区改造,新建文化小游园68个,一大批老旧小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大手笔规划建设杨梅湖、高铁新城、原种场、浯溪生态新城、浯溪小镇等片区,强力推进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祁阳大道建成全市城区第一座高架桥、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第一个生态景观交通门户,带动储备土地近万亩,成为祁阳交通大动脉、城市景观带、经济新走廊。在建制镇,推进特色小镇“10+X”工程。实行竞争性奖补政策,每个镇建设一条特色街、一个文化小游园、一所标准学校、一所标准医院、一所敬老院、一个标准综合车站、一座标准自来水厂、一个标准农贸市场、一个垂直式垃圾中转站、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等10个规定项目和X个自选特色项目,来势喜人。在农村,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拆除危房空心房,改水、改厕,种树、种花、种果,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同时,引导集中建房,控制分散建房,推进按图建房,禁止违规建房。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取消县本级行政职权40项,承接市级下放职权24项,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更加明晰;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801户,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296户;组建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权证6425本。圆满完成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暨合村工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正式启动,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创新试点成效显著。县城“五园五化”战役、小城镇“10+X”工程、工作“村为主”、退耕还林还湿、田园综合体试点等创造了“祁阳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智慧城市试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走出“祁阳路径”,顺利通过国省级年度考评验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科普示范县称号。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五年共引进项目300个,成功引进中国风电集团、大唐新能源、湖南湘安新能源、深圳传佳音、湖南金荣集团、香港铜锣湾等一批战略投资者。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内联引资35亿元,分别增长19.7%、29%。总投资70亿元的香港铜锣湾杨梅湖生态智慧文旅新城、投资6亿元的传佳音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长郡教育集团郡祁实验学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落户。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95亿美元、增长26%,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今年前三季度,内联引资项目30个,其中500强企业2家(中国华冶、安徽海创),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到位内资21.36亿元。引进投资20亿元的贵澳现代高效智慧农文旅一体化产业示范园、投资10亿元的年产7亿米环保型箱包布帐篷布项目、投资10亿元的智能终端产业等产业项目。祁阳经开区引进湖南金荣集团“政企合作、园企共建”,湖南传佳音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产业园、电商和科创基地、双创大厦强力推进,力争3年内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力推进“三大战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增绿、洁地、净水、治气”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禁止水库投肥养鱼,实施森林禁伐减伐十年行动,高起点策划建设湘江百里画廊,开展绿化湘江造林种竹植柳行动。2017年成功创建太白峰国家森林公园、浯溪国家水利风景区、大江省级森林公园,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成效明显。投用4个污水处理厂,引进分散式污水处理智能系统,建成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生产线和一条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实现贫困村光伏发电、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两个全覆盖”,2017年25个贫困村退出、17241名贫困人口脱贫。发扬“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送、党政苦抓”的祁阳教育“四苦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功创建“全省教育强县”,大力建设“湖南教育名县”。2017年高考全市领先,一、二批本科上线2185人,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8年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2372人,一本上线突破千人大关。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经验在省、市推介。社会治安、信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执行力空前提高,夙夜在公、激情工作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每月25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举办焦裕禄干部学院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研修班,对关键少数进行党性教育,开展“党性铸魂、实干兴祁”大讨论,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提倡“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工作作风,发扬“五+二”“白+黑”“晴+雨”的工作精神。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行工作“村为主”。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决整改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的问题,在全县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改革没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
108万祁阳人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实干、奋发有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续写更加生动的祁阳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