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又见上甘棠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蔡娟

提到古村,我的脑海很自然就浮现出“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一副村落景韵。

上甘棠,这个位于江永县城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夏层铺镇,村居古建延续千年。并被堪称“忠孝廉节”和崇文尚武的教化之乡。其苍梧郡谢沐县治有七百余年历史。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座东朝西,东靠屏峰山脉,村前环绕清澈的谢沐河,形成了极好的风水闭合。历代出过节度使、尚书等大小官员一百多人。上甘棠村为何叫甘棠?据说,因为他们祖上宁远大阳洞有一种树叫甘棠,取名甘棠是为了不忘祖居之地。

村支书将扣在古色古香的对襟门的门锁打开,我走进了古村非常有标志性意义的文昌阁,这座阁楼始建于大明万历四十八年,至今已几经修葺。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廉溪书院,现只留存几栋建筑物。文昌阁内木质结构的扶梯和精美的内部装饰,其对接处直接是用榫头相接,我竟没有看到一个铁钉,可见其工艺之精湛。站在阁楼顶上极目远眺,一副美丽的乡村风情,宛如大师笔墨下的浓墨重彩画,从田间地头应运而生。此刻,金色的阳光洒在整个村落,犹如给古村镀上了一层金粉,显得熠熠生辉。此刻,内心有过的喧嚣和彷徨,在尽收眼底这古朴厚重的山水之美的感召下,消失怡尽。就如宋代的上甘棠人描述家乡的美一样“春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

从文昌阁出来,往右走就是步瀛桥,这座桥从外观来看,就可以看出它的历史年代的久远和沧桑,站在桥上,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身旁是古色古香,大气恢弘的文昌阁,桥的左侧是依山傍水的古宅,桥下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桥对面径直走来的耕夫牵牛,悠闲而过,我的脑海里不禁响起了唐朝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最有趣的是听闻介绍:步瀛三拱古桥残,妙语八仙天意传。千古相承成故典,众期石落出大官。而这一典故,引得我跺脚顿足,以期望石落。

步瀛桥,又名度仙桥,是湖南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三拱古桥,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应成趣。谢沐河边,南山脚下,一处不起眼的拐角,有一龟形石像,听说是古村的风水宝地,名曰“龟山”。相传是古谢沐县和后来甘棠人的保护神。在沿青石板路向南,便可见到一块天然石壁上“月陂亭”三个大字。这是湘中乃至百越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古人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开一条小径,形成了天然石亭。“月陂亭”石壁上现存碑刻有二十七方,主要记述村中大事,功德名言,绵延唐到清五个朝代,被认为是国内罕见的千年石刻家谱。石刻中最遒劲壮观的是“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据考证,这是湖南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的手迹。但我听这里的村长介绍,宋朝时,上甘棠人周德源曾任太守,与文天祥在京都杭州是同僚。当时,周敦颐的理学思想经过朱熹等人的推崇,已经得到官方乃至民间的认可,文天祥了解到上甘棠村人与周敦颐是同源关系后,给周德源写下了“忠孝廉节”四个字。周德源带回将它刻在山上作为村训。但“忠孝廉节”这四个字谁写的?以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朱熹写的,另一说是文天祥写的。崖石上方渗出的水使“忠”

和“孝”各半个字长满了水苔,笔划很难分别,曾经专门有人将不清楚的半边字,精心修补填色过,但过不了多久,填色的地方还是模糊不清,而这也是我认为最有趣和值得探究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至少可以说明自古“忠孝两难全”吧!而在月陂亭对面的谢沐河水像一首古朴而动人的歌绕村而过,它是由谢水和沐水两条河流交汇而成。谢水被称为雄水,也是父亲河,沐水也称母水,是母亲河。

上甘棠,在我的脑海中,永州除了新田的农家大院和富家桥的周家大院,这里应该是至今保存良好的农村建筑了,实属弥足珍贵。高大的风火墙,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房屋墙体均用大绵砖砌成,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并极尽所能地点缀门户庐、漏窗,形成对比强烈、清新明快的格调。主人别具用心的门对门,户对户的门框造型,以及楼上是女儿家的闺房,还是男孩的卧室,通过看木质的阳台结构,就一目了然,既包含寓意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去主人家的妙趣匠心。房量四周突起的马头墙,争奇斗异,檐饰彩绘或砖雕,点缀小型青石花搁窗,从而形成各巷道不同的景观。漫步其间,感觉是一份雅致和惬意。村子里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民风淳朴。沿着村头到村尾流淌的河水,我们依村而行,走过昂山,再过石桥,反转往回走,经过村里的田间地头,一股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从古代风水上来描述,上甘棠有太师椅、阴阳八卦、七星拱月三个格局。太师椅格局:上甘棠古村背靠玉屏山脉,左右将军山、昂山为扶手,西临谢沐河,龟山为案、西岭为朝。太师椅格局符合风水观念中基址选择“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基本原则,积淀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又以阴阳八卦为格局,形成古村牢固的防御。这又一次的文化洗礼和熏陶,让我对古村有了更进一步的解读,此行可谓受益匪浅。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对着这个有着厚重文化历史的古村,我还有诸多的不解和好奇,但我想从有着“忠孝廉节”为文化背景,走出去的新时代上甘棠人,必将会有着不一样的大智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