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抓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发展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罗建华

近几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牢固树立“抓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潇湘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县,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已批复江华列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省级园林县城即将验收。

科学定位抓发展优势。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发展。江华地处潇湘源头,全县森林覆盖率76.7%,林区达到80%,活立木蓄积量1600多万立方米,有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50余万亩,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素有“天然氧吧”、“华南之肺”的美誉。我们认为,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生态好、人文明是江华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是江华最有价值、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是经济发达地区求之不得的资源。生态是资源,生态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好发展基础;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创造发展优势。保护好这方青山绿水,就是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2011年,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抓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争创“六个全国第一”(县城绿化率全国第一、县城生态公园数量全国第一、全县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全县空气质量全国第一、全县水质量全国第一、涔天河两岸森林景观美景度全国第一)的目标。良好的社会秩序、文明的行为举止、清洁卫生的城乡就是发展环境,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加快发展的无形资本,是建设品质活力江华的核心内容。我们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国家生态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作为夯实发展平台、创造发展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发展正能量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就是为了提升江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江华的竞争力,就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为了让每个江华人都能够过上文明、幸福的生活,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

落实责任抓强力推动。好决策不执行就是空话,高目标不落实就是大话。我们坚持强化责任分工,严格责任落实,确保干得有力、干得有效。通过建章立制来推动工作落实,出台了《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工作意见》、《生态资源保护和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园林县城和机关院落花园化建设工作意见》、《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建设的工作意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意见》、《县城城区“五包”责任制管理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各级各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建立了县里抓乡镇,乡镇抓村组,一级抓一级的责任制,做到压力层层传递,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

坚持不懈抓文明劝导。文明素质是教育出来的,文明素质是管理出来的。我们坚持从县委常委带头做起、从县级领导带头做起、从广大干部带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再带动家属、带动市民、带动全县人民,破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的言行举止。把抓好文明劝导工作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锻炼干部队伍的一次最好契机,将县城划分为16个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责任区由县级领导包干,坚持不懈地带领干部职工上街文明劝导,及时纠正市民不文明行为。采取暗访考核评比、明查督办追责的方式强化督查督办,重点督领导、督问题,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逐项向责任县级领导、责任单位、职能部门进行交办,限期整改。每周都在县电视台公布16个责任区的文明劝导工作排名情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让干部群众演主角、唱主调、当主力,在县电视台专门开办了《文明创建大家谈》和《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栏目;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文明班级、道德模范等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大造声势,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的参与面,提高了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变成了“我要文明”。

2013年,我县在全省39个国家、省级文明城市(城区、县城)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排第三名。

持之以恒抓城乡整洁。城乡整洁既代表社会文明程度,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我们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没有基本的卫生意识,就不具备当领导的基本素质”的观念,把抓好城乡整洁作为一项自己应该做、一项能做好,应想方设法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的事来做。全力推进“治脏治乱”行动。在县城,坚持全天候保洁,做到见脏即扫、见脏即洗、见脏即清;垃圾实行定点、定时上门收运,做到了“日产日清、日清日运”;依法取缔了590台“慢慢游”非法营运车辆;重点清理卫生死角,强力整治了城中村、县城主要出入通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公园广场、公共厕所、车站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的环境卫生。在农村,县财政按每年每个行政村1万元的标准,以奖代补用于环境卫生整洁和生态村建设,每个村都聘请了保洁员;组织发动群众对积存垃圾、堆物废料进行大清扫、大清运,引导群众自觉形成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3600万元对30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每月评选出城乡整洁的“三佳单位、三佳乡镇;三差单位、三差乡镇”,并在县电视台予以公布;对评为先进的给予3000至5000元奖励,评为后进的给予3000至5000元罚款,对年终评为“三差单位”和“三差乡镇”的予以黄牌警告。

义无反顾抓生态保护。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若毁绿水青山,宁弃金山银山”,把全县划分为“生态旅游发展区、绿色农业发展区、城镇(商贸)工业发展区”三大功能区,县城着力建成工业的新区,现代化的新城,瑶族文化展示区,旅游度假服务区;林区重点进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建成一块不受污染的净土,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绿色经济;农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倡导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不使用饲料添加剂,着力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构建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畜禽养殖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22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涔天河水库集雨区关闭了所有有“三废”污染排放的工厂、矿山,在城镇工业发展区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达不到环保要求和标准的项目一个都不上。全力推进园林县城、花园沱江、风情瑶都建设,县城正在建设13个生态公园、7大水景和5大水系。鼓励群众建设生态家园,对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的给予5000元奖励,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给予10000元奖励;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引导广大村民规划建房、科学建房,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实现“新房新村新面貌”的目标。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2个,省级生态村71个,市级生态村369个,有1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正待国家环保部核查验收。(作者系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