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沃野上的不倒松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记者刘倩 李梓)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

——摘自陶铸《松树的风格》

2013年4月14日,他突发右部脑梗塞住进了市三医院;4月17日,他转入长沙湘雅二医院,又从湘雅二医院住进市中心医院,之后又从市中心医院转入湖南省马王堆医院;8月11日,他提前出院回到冷水滩;8月12日,出院后的第二天,他出现在办公室。他叫齐光文,51岁,冷水滩区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

坚定的信念:把好事办好

将实事办实

2012年9月,齐光文由冷水滩区文化局局长调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从一个舞文弄墨的“文人”变身为乡间田野的“谋士”。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老齐在山塘河坝上恣意地挥洒着激情,播种着信念和希望。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齐光文请同事购回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灌溉排水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水利工程概论》等十多本相关书籍“充电”,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经常忘记了下班时间。儿子齐俊彧说,读书是父亲唯一的嗜好。1998年,父亲从新田县委办调至冷水滩区委办,因为新家只有50平方米,父母只得忍痛割爱卖掉5麻袋书籍。每每提及此事,父亲总是轻叹一声。无怪乎,在2013年初召开的全市农开办主任会议上,与会人员啧啧称羡:“在项目管理上齐主任研究透彻,思路独到,不像是新手上路啊!”

2012年10月下旬,土地治理项目施工进入关键阶段,由于施工环境和天气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工程进展缓慢,质量也不尽人意。齐光文心急如焚,带领项目部同志顶寒风、冒雨霜,奋战在田间地头,既当管理者,又当质量监督员,一干就是一个冬天。

“老齐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农村,他的病是累出来的。”纪检组长毛海军最了解齐光文,长期风餐露宿和超负荷工作,老齐病倒了。“住院了,他还遥控指挥,叮嘱要把工程质量搞上去,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喋喋不休!”

就在齐光文准备转院到长沙去治疗的头一天晚上,他还专门召集班子成员在病床前开会。此时,他病情严重,行动不便,讲话口齿不清。在家人的搀扶下,他斜躺在床头与大家会商下一步工作。期间,他的口水不间断地从嘴唇往下掉,家人也不间断地用纸巾帮他擦拭,并多次劝他:“你现在病成这样,先养好身体,工作的事放一放,以后再说”。他吃力地摇头:“一千多万元的财政资金在我手里掌握使用,不把钱管好、用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我心里能踏实吗?”

5月8日,办工会主席唐卫红去长沙出差抽空看望齐光文,他头一句话就是:“项目区渠道主体工程完成没有?机耕道铺砂没有?”

在长沙治疗一个星期后,齐光文按捺不住要求出院。是啊,项目进入省市验收阶段,不合格就要挂黄牌,一千万元的土地治理项目就要泡汤。医生严肃相劝:“现在是最佳康复期,错过就要一年或者更长时间,还有可能留下后遗症。”两难之间,齐光文毅然选择出院。对于这一决定,妻子罗志红泪往肚里吞,她偷偷用手机拍下康复训练的过程,回家照葫芦画瓢,就看老齐的造化了。

工作千头万绪,很多事情等待他处理,他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批阅文件、审阅项目申报方案和实施方案,衔接各相关部门,深入每个标段查看······每天他从安全通道往返步行爬到16楼,最早到达办公室,最晚离开,总还有处理不完的事。

一身土,两腿泥,接地气,长底气。由于齐光文的敬业爱岗和对工作的执着,单位的各项工作很快走上正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冷水滩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在2013年12月31日前全部竣工,成为全市率先实现省财政厅提出的“存量项目当年完成”工作目标的县区。

不屈的品行:按制度办事

照规矩出牌

齐光文是道县仙子脚人,小时候,母亲时常告诫他,做人要像柑子园的萝卜,清清白白。走上工作岗位后,他秉承家乡理学鼻祖周敦颐所言,立人立事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每天走进区政府16楼,“梅兰竹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的宣传标语警示他做清廉务实的人民公仆。

作为单位一把手,齐光文心存敬畏,慎独慎行。综合股股长屈胜说:“齐主任的电脑是上任主任留下的,和政府大楼同岁,十年了,网速很慢。我说换一台吧。他却说不用。前晌才换了一个旧的显示屏。但对于业务股室更换电脑,他却毫不吝啬。再说,办公室的电水壶坏了,100元也舍不得换一个,还是凑合着用。”

农业综合开发掌管着项目和资金,如何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相互制约,筑牢拒腐防变的长城?老齐带领班子成员先后组织制定了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考核管理办法、计划外计量管理办法、竣工验收办法、结算办法、优秀施工企业和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评选办法等五个专项办法,把权利放进制度的笼子。他坚持“三不管”:不管财务、不管人事、不管项目。项目招标全权委托代理公司,结算委托会计事务所。

“按制度办事,照规矩出牌”,是齐光文的口头禅。一次,有位承包商见项目招标无缝可钻,便想在施工队伍评优上打主意,以便在下一年度招标上增加中标机率,于是带上礼金找到齐光文要求照顾,被他严辞拒绝:“这不可能,我们按制度办事,能评上自然不用你说,不能评上你说了也没用。”由于他坚持原则,率先垂范,农发办风清气正,连续两年被冷水滩区委、区政府评为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无悔的心灵:为民谋福祉

让梦展翅飞

齐光文常说,项目是农业开发的生命,项目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农民谋福祉。因此,要有忧患之心,放下架子当农民的儿子,扑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这样才能避免雾里看花,政策落实就不会走样。

争项目争资金始终是农开工作的重心。一方面,齐光文组织寻找项目、挖掘项目、包装项目、精编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申报。由于提前谋划,冷水滩区农田低产粮改造项目在全市较早纳入国家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得知省农发办扶持中型水库灌区这一信息,齐光文主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拟将岭口水库灌区纳入申报范畴。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申报成功,争取资金1400万元。两年来,冷水滩农开办共申报产业化项目7个,国家农发办批准项目5个,争取资金700多万元,这些项目有柑桔贮藏保鲜、黄泥井农贸批发市场改造、油茶、生猪和大米加工等,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3年10月,为编制好2014年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规划,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走路颤颤巍巍的齐光文身先士卒,深入到项目涉及的上岭桥镇的7个村实地调研,问计于民,广纳善谏。这年10月,齐光文召开各类联席会、座谈会20余次,走访干部群众150余人,征集各类意见建议30余条,为做好项目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农业开发的试金石。2013年10月,伊塘镇白塘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如期开工,而花亭子村200米排洪渠没有列入项目规划中,中途更改施工履行手续复杂,增加费用不说,而且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对此,齐光文带领相关人员召开3次专题会议进行调剂,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齐主任,今天下暴雨,您就别为可研报告下项目区了。”项目股劝道。

“焦裕禄说不能吃别人嚼过的馍,看一下,放心些。”春雨绵绵的4月23日,齐光文又直奔杨村甸项目区。“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桥涵相配套,机器能下田”。齐光文的农业开发绿色梦在那密密麻麻的民情日记里,在那步履蹒跚的双脚下,在那阡陌纵横的田野里,在那百姓淳朴爽朗的笑声中,看大地起舞,听农民欢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