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玲 魏远荣 唐珍玲
只有播种,才能品尝丰收喜悦。
只有启程,才能到达理想彼岸;
只有拼搏,才能摘取成功桂冠!
2004年9月1日,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了《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10年来,永州非税人以敢为人先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披荆斩棘,非税收入征管事业结出了累累硕果。
十年来,永州市完成非税收入总额从2004年的11.3亿飞跃到2013年的59.3亿;十年来,永州市非税局先后多次获得全省、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模范窗口等荣誉,赢得了社会各界良好的口碑和赞扬。
创新也是生产力规范管理,构建非税收入管理新模式
十年砥砺磨一剑,巨笔磅礴写春秋。十年来,永州非税人认真落实《条例》规定,精心组织实施,稳步推进非税收入规范管理。
有效机制是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永州非税人坚持把创新融入到规范管理制度建设中,树立了非税收入管理理念,其中亮点之一就是构建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他们在认真清理单位银行账户和非税收入项目的基础上,全面取消了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启用了新版非税收入票据,建立了非税收入基础数据库,开设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的非税收入收缴模式改革,所有非税收入一律通过《湖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资金直接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实现了非税收入的征缴分离和“颗粒归仓”。不仅如此,他们还制定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票据领购缴销、会计核算、待结算收入确认和退付、财政直接征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同时,为提高非税收入资金使用效益,永州非税人还完善了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和约束机制。从核定非税收入成本入手,按照“核定收入计划、测算执收成本、兼顾事业发展、结余统归财政”的原则,分别编制部门预算、基金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通过深化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取消各种形式的比例返还、收支挂钩等,切断部门利益链,扭转了“谁收谁用”、“多收多用”、“收费养人”等现象,提高了非税收入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促进了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
不仅如此,永州非税人还狠抓非税收入征管“死角”和薄弱环节,他们集中组织开展了罚没物品清理活动,建立和完善罚没物品收缴、保管、移交、评估和处置管理规程,实现了罚没物品的有序管理和依法处置。将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靠行政职能、人财物没有脱钩、使用公共资源或垄断性收取的服务性收费,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畴,消除了非税收入监管“死角”。
增强公共财政实力勇于担当,做大非税收入“蛋糕”
迈着坚实的步伐,历经风雨洗礼,收获春华秋实,在永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快速列车上,永州非税收入征管事业正演绎着焕发勃勃生机的提速进行曲。
十年来,永州市各级非税收入征管机构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征收,正确处理应收尽收与优化环境的关系,在认真落实财政优惠政策,从严查处乱收乱罚,优化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城市公共资源的市场开发和有偿使用,培育非税收入新的增长点,推行建设项目报建打捆收费,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减免缓征,开展收费专项治理和清缴行动,堵塞征缴漏洞,依法做大非税收入“蛋糕”,实现了非税收入合理稳定增长。
十年来,市里通过先后组织开展国有土地、探矿权采矿权、河道采砂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户外广告发布权、小型轿车特殊号牌等公开拍卖活动,实现了国土收入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财产性收入的强势扩张和突破性增长。2013年,全市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国土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完成45.1亿元,占当年非税收入比重的76.1%;比2004年的3.32亿元增加41.78亿元,年均增长33.6%,对全口径非税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93.8%。全市非税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依赖于国有资源的市场开发和有偿使用新的增长点,与经济增长趋势一致,不是乱收费所致。2011年至2013年,对湘江、潇水河道采砂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出让,取得成交价款达3.5亿元,全部缴入财政,专项用于河道治理和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支出。从2012年7月开始,对小型轿车特殊号牌实行有偿发放,至2013年底止,实现小型轿车特殊号牌有偿使用收入1100万元,对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完善我市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统计,2013年,全市完成非税收入59.3亿元,比2004年的11.3亿元增加48亿元,为2004年的5.2倍,年均增长20.2%。2013年全市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30.3亿元,比2004年的4.1亿元增加26.2亿元,为2004年的7.4倍,年均增长24.9%。非税收入的持续合理稳定增长,进一步充实和壮大了公共财政实力,为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有源头活水来敢于亮剑,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永州经济发展是非税事业的根本,而服务社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则是永州非税人始终怀有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年来,永州市非税局认真落实取项降标政策,全面落实支持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非税收入减免优惠政策,发布涉企收费目录和重点投资项目收费目录,建立涉企收费备案制度,从严审批短期培训班收费立项,没有越权设立和调整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没有越权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从源头上筑紧了非税收入立项核标的“篱笆”。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财政收费窗口,永州市非税局对行政许可、工业园区和建设项目报建收费,积极探索推行非税收入财政直接征收。对工业园内工业企业日常生产必须缴纳的涉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收费,采取从低从优统一核定年缴费项目和额度,实行财政“一站式”收费,严禁执收执法单位擅自进入园区检查和收费,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同时,永州市非税局还不断深入市直单位,为加快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排忧解难。2012年4月,市非税局收到了为市福利中心、军供站、芝山医院整体搬迁三个建设项目报建环节非税收入减免的请示函。在认真听取单位关于建设项目的立项、资金筹备、工程进度、减免要求及政策依据等各方面情况的详细解说后,了解到市福利中心是民政部“蓝天计划”、我市“十二五”期间健全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体系、大力推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新军供站是国防军事建设项目;芝山医院整体搬迁是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精神病医院等详细情况后,市非税局针对建设项目不同的性质依照相关政策提出了符合政策依据的减免意见。随后,经市里同意后为这些项目办理了报建规费减免和缴费手续,为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促进了永州社会事业的发展。
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永州市非税局还建立了非税收入稽查工作制度,实现监督稽查工作常态化。每年,他们都会会同纪检、监察、物价等部门,组织开展收支两条线、教育收费、企业治乱减负、公路“三乱”、涉农收费、短期培训班收费、环境优化年收费等各种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执收执罚行为,切实维护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精神勃发面貌新真抓实干,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队伍建设
“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老百姓真心实意办实事!”2013年5月13日,一大早刚上班,市财政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收到了王加祝等10户居民送来的
“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红色锦旗,感谢财政窗口的工作人员。
据悉,2013年5月2日,王加祝等10户居民到市财政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危房翻建项目报建缴费业务。由于他们原有危房已拆除,居住非常困难,因此要求财政窗口当即为他们办理报建缴费手续,以便新房工程尽快开工建设。财政窗口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危房翻建报建项目应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可以享受抵扣的优惠,并承诺尽快办理减免及缴费手续。5月6日,工作人员就迅速为王加祝等10户居民办结了报建减免及缴费手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赞扬,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竭诚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争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受市民表扬时显得很谦虚。
不仅如此,永州市非税局还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队伍建设。他们先后组织参加省厅非税收入业务培训200人次,采取专门培训和以会代训方式,培训2100多人次。同时,他们还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结对村(社区)和困难户了解社情民意,带着感情为企业和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永州市非税局先后荣获全省非税收入管理先进单位、全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市非税收入执收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市非税局驻市政务中心收费窗口连续五年被市政府评为政务服务模范窗口,十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窗口工作人员失职失责引起的投诉事件。
十年奋进,再启征程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永州非税人用十年同舟共济,十年开拓奋进,结出今日这般春华秋实。回望浓墨重彩、气势恢弘的十年发展历程,可以说,这是永州非税事业快速发展的十年,辉煌跨越的十年。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十年弹指一挥间,永州非税人不会停下奋进的脚步。“我们要在成绩上迅速开始新的长征,以更加优秀的业绩,为实现我市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目标提供财力保障,为市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永州市非税局负责人表示,永州非税人将牢牢把握当前任务与机遇,奏响新长征的集结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