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春波
党的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表述,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一切,一来一去”。
一切为了群众,指党做任何事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指党开展任何工作都以人民群众作为依靠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形成正确决策,再回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个过程无限循环。说到底,群众路线的主题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其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党的历史上,群众路线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李立三提出,毛泽东初步阐述群众工作方法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的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李立三。他在1928年11月,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使用了这个概念。
1929年9月,周恩来在负责起草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的时候,涉及到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当时,这封信里说道: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做。
1943年6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阐述。对党的群众工作如何去做,已经十分清晰地阐述清楚了。
党的七大八大丰富,上升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在党的七大(1945年)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设了一个部分来论述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4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在党的八大(1956年)上,我们党对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高度概括并形成定论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个人功过的评价就在这个决议中)。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地高度概括。至此,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定论。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以来,政治地位越来越高
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
结论: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是随着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不断探索和推进,认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丰富,概念不断修正完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作者系市委讲师团主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