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梁晔)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江永县结合开展“一村一警,三员联村”工作和“联一帮二带三”活动,探索推行“五点一线”工作制度,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五点一线”工作制度即在农村基层一线建立民情收集点、政策宣传点、便民服务点、困难帮扶点、纠纷调解点,每个行政村安排1名驻村干部、1名乡镇领导、1名县直单位领导、1名县级领导直接挂到点上,构筑服务群众大网络。并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台账,常规事项村党支部每月向乡镇党委报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在涉及具体工作事务时,由各村党支部“集中会诊,对症下药”,对不能解决的,上报乡镇党委处理。面对面纳谏,民情在基层一线掌握。民情收集点侧重收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意见建议、问题诉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治安维稳等情况,设在各村小组组长家中。各级联点干部在民情收集点通过面对面与群众“聊天式”座谈、谈心,全面了解基层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目前,全县共有民情收集点988个,召开各类民情恳谈会、座谈会311场,发放各类问卷调查表200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6820余条。实打实宣传,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实。政策宣传点侧重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设在各村小组组长和部分熟悉党政方针的村民家中。通过贴海报、写标语、发放宣传单、现场解答等方式,及时把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活动等情况向群众公开,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家喻户晓,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并公开党务村务,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目前,通过1023个政策宣传点发放十八大精神、计生服务、惠民政策等各类宣传资料8.3万余份,各级联点干部现场为群众答疑解难13.8余万人次。心贴心服务,关系在基层一线融洽。便民服务点侧重于全天候“一站式”解决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密切相关的事项,设在村干部家中。通过定点办理民政优抚、人口计生、养老保险、生育审批、粮食补贴发放、低保补助、农村医保等便民事宜,为群众提供心贴心“一站式”服务或代办服务,减少了群众办事“往返于县镇村之间、奔波于领导与经办人员之中”的辛苦,清除了找不到人、办不成事的积弊。目前,全县55名县级领导、124名科局负责人、73名乡镇领导和256名驻村干部,在1230个便民服务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7450余件。手把手帮扶,困难在基层一线解决。困难帮扶点侧重于解决联系村难题,设在村级活动中心和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小组组长家中。驻村干部、乡镇领导、县直单位领导、县级领导在困难帮扶点通过与困难家庭、五老人员户、计生“三户”、五保户、村组干部、征地拆迁户等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生产生活中对政府行为有埋怨抵触情绪的群众,更要因势利导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化解怨气,凝聚正能量。自从“五点一线”工作制度实行以来,建立1045个困难帮扶点,累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700多个,发放帮扶资金159.23万余元。点对点解忧,矛盾在基层一线化解。纠纷调解点侧重于调解处理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设在村民矛盾纠纷较多的小组长家中。要求各联点负责人及时收集、整理群众各类诉求,点对点地处理村民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998个纠纷调解点办结来访案件2798件,受理矛盾纠纷3262起,调处化解2993起,化解成功率92%。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