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高中小学生写作水平“四步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冷水滩区农机局

文钟民

从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看出他的语文素养水平。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希望教出文从字顺、笔下生辉的学生,学生期盼着自己能够文不加点,写出妙趣横生的作文。而事实上在语文教学当中,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的就是作文。一些老师付出很多,一味的要求多写,用量来提高写作质量,收效甚微,或是见效慢,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不愿意写,怕写,或是懒得写,结果愈演愈烈。如何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去写,写出好文章呢?本文主要从培养写作兴趣、阅读积累、模仿训练、作文批改四个方面,谈谈怎样去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培养写作兴趣

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生活点滴作为作文素材积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能写出生动的作文。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培养兴趣。只有写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才能产生灵感,从而使写作具有创新,更具有真情实感,才是最吸引人,最生动的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也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想用写作把真挚情感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

学生应该树立观察意识。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只要是有意义的能引发人思考的,就用脑子用笔记记下来。有了真实生动的素材,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出现写作文时挤牙膏的现象。可以从父母的一句话“过马路,走斑马线”,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远方亲戚的一个电话,想到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怀;路边看到环卫工人打扫卫生,提示大家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维护环境卫生;公交车上让座,倡导文明礼让等等。创造写作素材,培养兴趣。要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多组织开展校园班级活动,同时鼓励大家都参与,把学生带到室外或校外,让他们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写自己参加体育比赛,校园文化建设,法制教育课,大手拉小手活动,文艺汇演等经历感受;到校外参观展览,秋游的见闻,登山,到教室外观察四季学校的变化等,扩宽学生感受生活的途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经验、积累语言和形成语言的过程。一个人如果缺乏必要的字、词、句、篇的积累,识字不多,词汇贫乏,句式单调,那么他学再多的写作方法也会无济于事的。课内阅读是最直接、最简单获取、积累知识材料的来源。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出来的美文华章,经得起考验的。老师精讲课文中精彩语句的赏析,要教育学习在品读中掌握语言锤炼的技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手法,在掌握后再运用;在积累语文课本的语句、手法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带领学生寻找历史,政治等科目里可用的事例句子,扩宽积累模仿的范围。同时不要忘记课外读物的积累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推荐学生阅读经典书籍,让学生熟读精思,摘抄里面的好词佳句。学生可以用一个小本子,专门用于抄写成语、熟语、格言、精彩语句段落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可以通过每日上课前由学生宣读自己近日摘取的精彩语句段落格言,与大家分享,在班里举行美文朗诵、谁是摘录大王比赛等,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语言积累的积极性。

三、在模仿中创新

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可以说是写作的初学者,对于他们来说,模仿课本和课外读物的优秀写作手法,段落句子等可以有效快速的让他们入门提高。在写作时可以从模仿文句、结构开头、结尾开始引导,接着对内容与形式进行融合,模仿文章的特色风格。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慢慢的形成自己的风格。一般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而多练就是创新的最好方法。写日记,写读书笔记、读报记下体会,看小说写下心得,对生活的思考、感悟等用笔写下来,这是在练,又是在积累,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日记是模仿训练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囊括人物描写、心情感悟、生活琐事、学习心得、经典片段摘录、模仿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在日记里写,全面锻炼自己写作能力。

四、综合运用批改方法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要自改,互改和师改综合运用。自改是学生对文章作一次再认识,再研究。互批互改,可以相互借鉴,提高欣赏水平,欣赏水平提高了,作文能力也会跟着提高。师改,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依实际情况批改,明确指出好与不好的地方。无论是哪一种改法,我们都可采用朗诵学生优秀范文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借鉴学习。批改中,千万不要吝啬打高分,而是尽量给高分,对有些进步的差生还可以鼓励。这样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受表扬的机会,让他们有信心、有决心,使下一次作文比这一次写得更好。另外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写作中充分表现出来,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努力使每篇文章的优缺点都在评语中体现出来,不要“大一统”,把评语模式化,公式化。作文评语应该依据文章的不同而不同,要详细地指出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哪里修辞没用对,为什么;哪一句话不通顺;哪个词语用得好,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能认识自己的作文,知道以后发扬哪些好的方面,改正错误不好的地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