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响鼓岭传奇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廖文彪

相传那次刘邦联合各路诸侯伐楚,乘项羽不在一举攻占了彭城,顿时被眼前的巨大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彭城大置宴席庆功,结果被项羽杀得一败涂地,迫使他落荒而逃,收集残兵败将也只得一万多人马了,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不辨东西南北败退下来,也不知要逃到哪里去!楚霸王紧追不舍,发誓这次一定要灭了他,并口出诳言:“刘邦老儿,要想我不杀你,除非过得了年!”刘邦听到这话后气得要死,但又无可奈何,率领收拾来的人马慌不择路拼命逃窜,一路上是人不卸甲马不停蹄,风餐露宿,渴饮见水,饥咽干粮,睏极就地而盹,昼夜奔突,竟然来到了南方,又折向沿秦驰大道往北。这天过了宁远境地的侯坪,来到了一个山凹。

这里位阳明山西麓,是原零陵县与宁远县的交界地,一座海拔900余米的马鞍形山凹,东西两面各耸立一座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山峰,南北上下道路崎岖险陡。在今永连公路、二广高速两旁的麻江、茶林两镇,南至响鼓岭跟宁远接壤,北及丫髻岭与零陵毗连,残存三十余公里一色青石板铺就的先秦驰道,当地人俗称“两广挑盐大路”。明隆庆《永州府志》载“秦驰古道,在城东八十里,道阔五丈余,类今之河道。史记‘秦始皇命天下修道路,以备游宰’,即此”。相传此道途经湖南的永州、郴州两地区。《双牌县志》记载“秦驰古道,今麻江、茶林乡之古道,亦是明清时的零(陵)宁(远)故道”。在这段古道,至今不但广泛流传着汉高祖刘邦的故事,盛行着过半年的节俗,还沉淀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白水岭起兵。

当时刘邦见了如此险要地势,高兴得大叫“天助我也!”,下令众将士在山凹修筑掩体,搬来滚木、石头,做好跟项羽决战的准备。手下又探得东面陡峭山峰有一个广可容上百人的大岩洞,刘邦乐不可支。原来当地人称这座山峰“毛侉岭”,呼这个岩洞“成仙洞”,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毛侉的人在这个岩洞内修道成仙而得名。刘邦、韩信、张良众人高兴,就住到了这个岩洞里。刘邦登上岩洞山顶,见毛侉岭背倚巍峨险峻、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错综复杂、竹密林茂、茅荒草深的阳明山。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人们就把这个岩洞改名叫“汉皇殿”。

刘邦人马在山凹休养了几天,项羽赶到,向山凹发起了几次进攻,都因地势险要又早有准备而失败,气得项羽暴跳如雷但又无可奈何。

这天早饭后,刘邦在岩洞里正和张良、韩信商议计策。就在这时,突然听见下面山凹鼓锣声大作如雷贯耳,把刘邦吓得跌坐在地,惊问“何来鼓鸣?”在场人一时都面面相觑。不久即见军士气喘吁吁跑来报告:“山凹下忽然金鼓声大作,好似地动山摇,震得我们人喊马叫乱作一团,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时楚军又攻上来了,大家正在拼力厮杀。我们那副锣鼓绳索是牛皮做的,好端端的不知怎么也忽然断掉,那面锣就叮呤哐啷滚下前面的涧溪里去了!”刘邦听了大吃一惊,预感大事不妙,赶紧出洞观看。这时又见探子飞报,说是项羽率领一队楚军从岩洞东侧冲上来了!

山凹下突然金鼓声大作,是给刘邦发出的警报;那鼓锣索断掉,是预示他们又要失败。原来项羽见山凹是天险隘口,即使你千军万马也无可奈何,就采用了谋臣范增的“迂回夹击”之法,将人马分做两队,一队由范增率领向山凹发起正面攻击,他带一队人马绕道从成仙洞上首尾部爬了上来,要踹刘邦屁股!刘邦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全身哆嗦,赶紧传令众将一面抵制山凹的敌人,一面由韩信迎战项羽。因此后人称山凹名“响鼓岭”;把岭下面那条涧溪叫“跌锣涧”,后来叫别了成了现在的蹩栏江。

这时项羽率领的人马已经冲了上来,这里汉军大将韩信挥戈上前接着。对这个骁勇凶悍的楚霸王,只有韩信敢于跟他比个高低。两个人是半斤对八两,刀来戈去厮杀,你来我往拼搏,在陡峭的山峰上无法摆开阵势。就这样且战且走,不觉来到了毛侉岭背倚的阳明山。

层峦叠翠的阳明山古林森森,翠竹浩渺,溪流纵横,有好大一块平地,平地的东南西北中各耸立一座山峰,又有三条潺潺流淌的清澈小河。韩信和项羽在这里从午时打到晚上,没分胜负,因天黑风高而罢战收兵,言定来日再战。从此在阳明山留下“五坳”:韩信上前接着项羽厮杀,自毛侉岭且打且走来到阳明山的南面山峰,后人把这座山称“打仗坳”;刘邦是站在西面山峰上观战,后人把这座山称“观战坳”;韩信和项羽鏖战打得难解难分,夜幕降落,星星眨眼,命人在中间那座山峰点起无数火把,后人称这座山“灯盏坳”;项羽久战韩信不下,灵机一动,擒贼先擒王虚晃一枪,奋起神威打马直扑刘邦并一枪刺中肩胛,欲再补枪,被韩信赶上接着,后人把这座山峰称“打肩坳”;这时候北面山峰上突然刮起来一股狂风,把那亮着的无数火把吹灭了,天地间顿时一团漆黑,后人就把这座山峰称“大风坳”。

刘邦在阳明山又损兵折将,肩胛受伤,哪里还敢“来日再战?”和张良、韩信商量,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趁着月黑风高和楚军疲惫熟睡时机,赶紧沿来路走出阳明山来到毛侉岭,携了家眷带上必需物品弃了成仙洞,来到山凹。刘邦依张良计策,派出一队上百人的骑兵队伍沿来路而去,沿途丢东落西、抛盔弃甲似仓惶逃跑之象,给项羽造成原路返回的错觉,在宁远清水桥转道李家岭过天井岩赶到前面宿营地会合。只因这阳明山一战有分教:秦朝江山归西汉!真是:项羽妄强争帝皇,谁知天道不帮忙,途经阳明运气转,一统江山归刘邦。

自有了这条始自秦时的“两广”驰道,古往今来多少军队经过了这段石板道?无法统计。现在的人们只记得“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三次攻打永州府,两次经过这段古道,在响鼓岭山凹打了两仗,清军、乡勇无一活口生还;1934年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西征途经这段古道,在白水岭打了国民党军队;1944年小日本鬼子驻扎荷叶塘,几次被当地农民武装打击,日寇在这里烧杀抢掠犯下的滔天罪行,人们至今历历可数。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