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古代是影响巨大的“超级大国”,世界各国的人都希望到中国来学习生活,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而有些外国人甚至幸运地当上了中国的官员,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卑路斯
波斯(今伊朗境内)人,也称毕路斯(波斯语意为“胜利者”),波斯萨珊王朝末代国王伊嗣俟三世的儿子。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后流亡到中国大唐,出任大唐波斯都督府都督、右威卫将军,病逝于长安。
黑齿常之
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人,曾当任百济国任达率(官名)兼郡将。龙朔三年(663年),黑齿常之向大唐投降。之后颇受唐高宗重用,曾率军大破突厥和吐蕃。最后凭借功劳当上了大唐左武卫大将军、燕国公。永昌元年(689年),黑齿常之因酷吏周兴的诬告陷害,被迫自杀。
阿倍仲麻吕
汉名晁衡,日本人。大唐开元四年(716年),晁衡作为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进入长安国子监学习。毕业之后参加大唐的科举考试,一举考中进士,步入大唐官场。晁衡最终当上了秘书监兼卫尉卿,与李白、王维等大诗人关系极好。
天宝十一年(752年),晁衡向唐玄宗请求回国获准。但不想在海上航行时遭遇风暴,又被吹回中国。经过这次波折后,晁衡断绝了回日本的念头,从此长居中国。大历五年(770年),晁衡病逝于长安,朝廷追赠其为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李元谅
安息(今伊朗境内)人,本姓安,后被宦官骆奉先收养,起名骆元光。从平定唐朝著名的藩镇之乱开始,李元谅屡建奇功,成为唐德宗时期的一等名将。唐德宗特别赐其姓李,故名李元凉。
李元谅不仅擅长用兵,还善长行政。在任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境内)期间,李元谅造福一方,当地百姓自发为其树碑纪念。贞元九年(793年),积劳成疾的李元谅病逝于良原(今陕西崇信)。唐德宗得知后十分悲痛,辍朝三日,并追赠李元谅为司空(正一品)。
崔致远
新罗(今韩国境内)人,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来到大唐。乾符元年(874年)考中进士,历任溧水县尉、淮南节度使高骈麾下的都统巡官等职。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二十八岁的崔致远因为与高骈发生分歧辞职回国。
回到新罗后,崔致远凭借在大唐留学的资本很快进入朝廷中央核心,成为宰相。但后来因为政局动荡和官场腐败,崔致远受到排挤,被贬官外地。崔致远便用心治学直到病逝,成为朝鲜文化史上的一代巨匠。
赛典赤·赡思丁
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塔吉克人,祖籍不花刺(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窝阔台汗到蒙哥汗期间,赛典赤历任丰、靖、云内、太原、平阳都达鲁花赤;燕京路总管、采访使。任职期间,赛典赤勤奋工作,推行汉化,政绩颇丰。
登基后的忽必烈对赛典赤更为重用,在中统二年(1261)拜其为中书省平章政事,掌管全国财政。在任期间,赛典赤发行了元朝最早的官方纸币,从而有力地改善了财政状况,为元朝统一天下做出了突出贡献。
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成为云南首任省长。任职期间,改革行政体制,推行儒家教育,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至元十六年(1279年),赛典赤·瞻思丁病逝于云南任上。赛典赤的几个儿子在元朝都是历任要职,家族显赫,后人都长期在云南定居,相传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为赛典赤·瞻思丁的六世孙。
汤若望
德国传教士,本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字“道末(源于《孟子》:望道而未见之)。天启三年(1623年),汤若望以武器技术专家的名义进入北京,进入钦天监工作。在此期间,汤若望一方面编写《崇祯历书》,并传授明朝新式火器的制造方法。崇祯九年(1636年),汤若望还亲自监督铸造了二十门新式大炮。
汤若望像
清军进入北京之后,汤若望凭借自己的科学知识继续得到重用。顺治元年(1644年),汤若望正式掌管钦天监。顺治二年(1645年),汤若望将《崇祯历书》改为《时宪历》,并由摄政王多尔衮颁行天下,汤若望也被封为太常寺少卿。顺治帝亲政后,对汤若望更为重用和信任。汤若望也因此经常出入宫廷,参与朝廷大事的讨论。特别是在康熙帝继位的问题上,汤若望更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新华网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