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扶贫春风吹进双龙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记者

刘倩

通讯员

齐东斌

李艳君“王队长,市里14万元、县里10万元楠竹低改专项资金到位了。”11月12日,祁阳县文富市镇党委书记邓燕山到双龙桥村督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好消息。他向记者点赞:“双龙桥村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和生态资源,主动融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圈,做活了青山绿水文章。扶贫工作队当立头功!”地处祁山山脉的双龙桥村由原幸福桥村和忠诚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5亩,水田825亩,旱地80亩,竹林7500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368人,通过前期努力,共有91户364人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尚有3户4人未脱贫。按照市县统一安排部署,2019年由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原市公路局)王友平、聂永忠,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原县房产局)彭泉勇等3人组成扶贫工作队,负责双龙桥村驻村帮扶工作。今年,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党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把教育活动搬到了贫困村,党委成员深入调查研究并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强力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效》。一年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小明先后10多次进村调研施策,分管领导蒋华清每月进村现场指导扶贫工作,中心科室长结对15户贫困户精准帮扶。“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工作队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带班子、强队伍、严管理,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要求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驻村队长王友平亲自为全体党员上党课《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促进双龙桥村进一步发展》;加强村干部学习教育和管理,切实提升模范带头作用,今年先后有5名村干参加市、县、镇组织的各类培训,提升了理论素养,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今年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同时,完善村活动中心配套设施,由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出资在村会议室安装了显示屏、党建园地墙,购买了桌椅、安装好了空调等。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无论是扶贫专项资金还是产业发展项目,都及时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确保群众知晓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双龙桥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工作村为主”工作机制,在稳定出列的基础上,以强堡垒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为最终目的,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锯原竹机截断原竹,破竹机剖竹条,分片机打结定宽开片,拉丝机竹丝成型,定尺机定尺寸切断,自动削尖机削尖筷子、自动包装机包装……展民竹木加工厂一派繁忙。“我和父母三人在这里上班,每人每月多则3000多元,少则2000多元。”贫困户赖倩倩介绍。“竹木加工厂就是村里的扶贫车间,李福元、刘柏生、赖胜利、赖祥明……全厂28名工人中有23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厂长刘展民掐着指头说。在双龙桥,产业扶贫就是重点抓好桂鱼、禾花鱼养殖+莲藕种植产业、60KW光伏发电等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扩大扶贫车间竹筷加工厂的生产规模。产业扶贫预计今年可为村里带来集体收入30多万元。在1号鱼塘前,刘建明和妻子邹翠秀正在抛撒食料。刘建明是地地道道的原幸福桥人。在以往禾花鱼养殖+莲藕种植70亩的基础上,2019年,村里积极开展“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工作,按照“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发展理念,通过工作队牵线搭桥,老刘从深圳回村里一口气承包11口山塘水域面积100多亩发展养殖业。并安排3名贫困户协助管理,仅此一项年收入超5万元。“今年6月放桂花鱼、鲮鱼、草鱼等鱼苗80万尾。11月26日第四、五、六口塘干塘,当天收鱼10万公斤,获利40万元。”“眼下,我们在鱼塘周围挖洞1000多个,准备种植水蜜桃、黄桃、美国红柑等果树。”“钓鱼+观赏+采摘,明年再来,这里应该好看又热闹。”刘建明信心勃勃。“走,我带你们去看看后山的楠竹低改。”村支书李应福发出邀请。在一个山坡前,大家下了车。抬眼望去,几个身影在幽幽竹林闪动。贫困户邓国秀边疏密、松土、除草边聊道:“村里要对1500亩竹林进行复垦。从10月初,我们就每天来做事了。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村里能人刘胜利介绍,“过去因为运竹的山路不通车,竹子烂在山上,我们是守着金山奔不了富路。现在好了,工作队帮我们修通了8公里的环山路,村里7000亩竹子惠及10个组的村民受益。今年我家光竹开发就分红5000元。”楠竹低改增加楠竹产量。工作队采取后盾单位以奖代补、合作社包销模式,鼓励村民编织扫把、搭子、茶篓等,实现在家里就可实现稳定增收。深冬的双龙村,漫山遍野枫树吐红,翠竹挺拔。走进双龙村,吸引记者的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美好,还有整洁、宽敞的村路。“这个路段前面是个急转弯后下坡,旁边又是鱼塘,人行车行都捏把汗。工作队为这段路安装了安全防护栏,现在安全多了。”在进村口,村民赖新明介绍。在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和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投入50多万元对村主干道进行烂路换板和道路加宽,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投入近20万元打通环山公路3公里,方便老百姓竹子砍伐和运输;投资20多万元为村主干道安装安全防护栏,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在路上,几位身着鲜艳工作服的村民正在认真清扫道路两侧的垃圾,他们就是村环卫队的队员。过去因为村里收入来源少,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别说环卫队了,各家的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都时常乱扔、乱放,形成刺鼻的气味并滋生病菌。自从有了由8名村民组成的环卫队,分片分时段清理,村里的垃圾便实现了日日清。双龙村能成立环卫队要归功于扶贫工作队。想方设法解决百姓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改善村容村貌是工作队第一个着手解决的难题。“环境改善之后,村里不仅更干净、整洁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现在大家都自觉地维护村里的环境,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儿也更足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应福说。以全县“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活动为契机,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搞好人居环境整治。一年来,拆除危房14900米、改厕306处,特别是拆除了老幸福桥造纸厂危房,在原址建设同心公园。目前,村里乡贤捐款达40多万元;投入17万元修建了歇息坳小游园;门前卫生实行“三包”,安排8个卫生公益岗位,分路段搞好环境卫生。推动村民进行庭院经济建设,无偿为村民提供果苗4000余株种植在屋前房后,在部分水渠旁栽植柳树,打造美丽风景线,准备将禾花鱼养殖+莲藕种植片区打造成环境“整、洁、美”的示范区。“双龙村竹茂宅新春意浓,狮子岭下地肥物阜乡村美。”这就是今天的双龙桥美景。光伏产业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