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潇湘品“意”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观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李科

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图片1

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图片2

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图片3

湘南五月,莺飞草长,群贤毕至。一张张红红的请柬早在一个月前已经飞向大江南北,5月11日~15日,将有五六十位金石学、文献学、古籍修复、传拓技艺及书法界全国一流专家学者,云集永州,参加“永州摩崖石刻学术研讨会”、参观全国第一家民间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人未到声先至,截至5月9日,活动组委会已收到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专题论文30余篇,笔者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众多专家学者的论文中浓浓的透出惊讶、惊奇、惊叹,缘由为何?

一、惊讶于别样的“永州城市文化客厅”。

城市文化客厅,一个既新潮又优雅的招牌,犹如一座开门纳客的驿站,吸引了熙熙攘攘的过客。永州正需要这种环境,助力“旅游升温”战役和文化强市战略。如今有喜了!即将于5月13日开馆的全国第一家民间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就坐落在此客厅中。置身于博物馆中,笔者深切感觉到,创建拓片博物馆既有偶然也是必然,建设者——潇湘意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天明讲述了他的这番经历。

王天明爱好文化,并一头扎进了文化行业,首先瞄准木雕、石雕艺术,边学习边摸索边投资,浸润这一行业已有十三四年。永州文化资源丰硕、底蕴厚重。多年来,他投资近2亿元,致力于保护、挖掘、开发、推广永州文化资源。2016年底,王天明听说永州将举办全国第四届草书展,逐萌生了搞一场石刻拓片展的念头。经多方论证,他下定决心、甩开膀子,仅用三个月就收集整理了近二百幅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并在全国第四届草书展期间举办了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这场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三千多位书法同道包括一些知名学者前来参观,让他们真切感受了永州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和薪火传承。特别是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也兴趣盎然的参观了拓片展,并欣然题写“潇湘意美术馆”馆名。此次受到学界的高度青睐和褒扬,使王天明深深感觉到,永州是一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一个既古朴又现代还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书香载体。基于这种认识,两年来,他在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张京华教授团队的支持下,以创建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为重点,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实施,终有大成。目前,以冷水滩创发城为载体,集中建成了潇湘意石韵茶舍、潇湘意美术馆、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还有正在筹建的潇湘意文创商业街、潇湘意文化产业规模架构初具雏形。已然成了“永州城市文化客厅”。

二、惊奇于拓片博物馆馆藏作品的“精粹”。

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将于2019年5月13日正式开馆,现已试开放,为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保护、研究,以及传拓体验于一体的摩崖石刻拓片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近2000㎡,主要由七个展区、传拓互动区、收藏室、报告厅、书吧等几大功能区组成。同步开通并运营了“永州摩崖石刻”公众号。

博物馆馆藏拓片近千幅,本次展览分七个展区展出100幅,各展区主题不一。阳华岩展区以元结《阳华岩铭》为主题,《阳华岩铭》是阳华岩石刻的开山之作,也是元结十九铭一颂的最早石刻,寄寓了贤人隐逸的思想情怀。朝阳岩展区由元结所作《朝阳岩下歌》追慕汉魏先贤作导引,宋代又追慕元结,元明清代人又追慕唐宋之人,后代追述前代,因此形成了纪咏先贤、寓贤的格调。浯溪展区最为恢弘,以《大唐中兴颂》作幕,历代名贤以“中兴”为主题,兼及对元结的纪念,吟咏不绝,黄庭坚、范成大、洪迈、岳珂、米黻、李清照等各有诗文议论。玉琯岩展区以千古舜帝为核,用明德引领风尚,突出纪咏帝舜主题。月岩展区以周敦颐幼年悟道太极为历史索引,展现周敦颐与理学的弘大思想。澹岩展区力图再现周贞实逃避秦朝苛政而隐居的故事,引出潇湘八景的始成源流,展现诗意的栖隐这一情怀。月陂亭展区突出乡村人文教化、美感教育的时代特色。整个展览策划精密,布置精致,清丽脱俗。赏其文观其字,犹如打开了一间思想宝库、一座艺术殿堂。观者虽与名宦贤达隔空千年,但仍能触摸到他们在摩崖之上的脉动,何其美妙!

拓片互动区里面专门设有传拓体验培训区,着力打造成面向全国的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为对摩崖石刻感兴趣的,爱好传统技艺的朋友们提供学习场地。传拓体验区主要由永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杨宗君先生主持,杨宗君从事摩崖石刻磨拓、考察、保护、技艺传承30余年,对摩崖石刻有着精深研究。

收藏室里有珍品20幅历史价值极高,多为清拓,甚有两幅是清初碑帖,其余均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拓制。碑帖不仅有清代书法名家、骨鲠大臣的题跋,收藏印,而且还有清代知府亲手拓制的碑帖,保存于今至少有百余年,多者有四百年之久。百余年对于石刻而言,如沧海一粟,不足一提,而对于一张宣纸而言,稍护持不力,就可毁于一旦。现今能通过清代碑帖而品先贤之文藻,赏名家之书法,历史价值不可估量。《题永州淡山岩》《游朝阳岩》,两幅都是黄庭坚于崇宁三年(1104)路经永州时所作,清代永州知府杨翰拓制。《题永州淡山岩》原碑存于永州澹岩,现碑刻已毁,是黄庭坚现存为数不多的真迹之一。《峿台铭》,清拓;《浯溪铭》《

庼铭》为近拓。三铭均刻于大历二年(761),是元结浯溪七铭一颂中仅存的三铭,也是今浯溪现存十三通唐碑中的三块,历史价值不可估量。《至圣遗像碑》,原立在郴州文庙,石刻已遭破坏,馆藏碑帖为清拓,是现存唯一的拓本。《吴九真太守谷朗碑》,凤凰元年(272)立于耒阳,清初拓制,碑刻完整,经清代收藏家徐鑫龄所藏。馆藏碑帖与故宫博物院藏《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的明拓本文字相同,原碑已遭破坏,文字残缺,该帖成为见证石刻原貌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拓本。《东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俗称《大开通》或《开道碑》,东汉永平九年(66)刻,清中期拓制,是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刻石,与《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并为汉著名摩崖。《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建中二年(781),碑文由波斯景教教士景净所撰,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写并题额。明天启三年(1623)出土于周至大秦寺,被誉为“世界四大名碑”之首。此碑帖乃陕西碑林原拓,清朝时拓于白宣纸之上。《清故内阁学士朱府君碑》,民国二年(1912)王愷運撰、李瑞清书,民国时期所拓,拓片完整如新。今碑刻已毁,仅能通过拓片才可窥见碑刻之原貌。《踏莎行·郴州旅舍》,北宋绍圣四年(1079年)秦观撰文,后经苏轼题跋,米芾书词和跋的碑刻,被称为郴州“三绝碑”,近拓。南宋咸淳二年(1266),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晋赠太子太保原任户部尚书何凌汉碑文》,清拓。碑文系碑主何凌汉其子何绍基书写,是何绍基楷书之代表作。原碑已碎成数段,此碑帖乃是窥见原刻面貌的重要凭证。《唐麓山寺碑》,乾隆晚期嘉庆年拓,金丝楠木新裱,与原碑相比少一百字左右,但相较于现存石刻,碑右上角字迹完整,成为察看石刻文字原貌的重要物证。经星吉先生所藏,瓶父题名,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仲威有题跋,以册页形式裱装。碑文词章华丽、书法沉雄、刻艺精湛,世称“三绝碑”。《旧拓大唐中兴颂摩崖》,上下两册装,清拓并有清人题跋。《阳华岩铭有序》,清拓,以册页形式裱装。《集王羲之书兴福寺碑》,清末旧拓,木夹板经折装一册二十六面全,书名《集王羲之兴福寺碑》乃徐三庚所题,并题名“江南刘三”,后经李瑞清题跋。《京师于德观主孟法师碑》,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贞观十六年(642)刻。碑石佚次,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传世。《淳化阁帖》,10册装。《淳化阁帖》祖本镌刻于枣木板上,刻板因大火早佚。从南宋到明清,历代摹刻、翻刻甚繁。此碑帖乃清顺治三年费甲铸据肃府本翻刻而来,世称“关中本”,或叫“费甲铸重刻本”。《明拓灵山寺兜沙经》,乃明末清初翻刻明拓,光绪帝师傅翁同龢所藏,并有题跋,册页装。《多宝塔碑》,唐代名家岑勋撰文,书法大家颜真卿所书,徐浩题额,史华刻字,天宝十一年(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此碑帖为清末所拓,后装裱成册页,33开,共66页成一本。

永州摩崖,年代之早,数量之众,名家名作之富集,精品孤品之荟萃,美誉美名之显赫,可谓湖湘第一,华夏称最!目前馆藏拓片精品均编入了《永州摩崖石刻精选》,并于博物馆开馆时正式出版发行。

三、惊叹于永州摩崖石刻文化的“深邃”。

永州古称零陵,建制已有2300多年,留下的老古董特别多,至今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处。因潇水、湘水在境内交汇,自古雅称“潇湘”。永州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路要道,是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这里水清石秀,历代流寓者甚多,因而形成了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的摩崖石刻群。据多方统计考证,境内共有50余处摩崖石刻景观,摩崖石刻总数2000有余。

永州的摩崖石刻呈现着清晰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即:唐代创始,宋代流衍,明代追摹,清代考据。元结是永州摩崖石刻最重要的开辟者。元结先后两任道州刺史,跨越十年。元结为唐代古文运动之先驱,其在永州所作诗文,有十九铭一颂,多予上石。今湖南永州境内阳华岩、朝阳岩、浯溪,均为元结开辟,而月岩、澹岩、玉琯岩、月陂亭未始不受元结影响。“北宋迁谪名流,大半途出湖南。”两宋是中国文治的顶峰,而党争亦持续不断。永州名曰楚南,实邻五岭,是贬逐官吏的重要场所。流寓的名臣,有邢恕、范纯仁、黄庭坚、邹浩、汪藻、苏轼苏辙兄弟、范祖禹范冲父子、张浚张栻父子、杨万里杨长孺父子、胡安定胡寅父子、蔡元定蔡沈父子等等。永州又处湘江源头,水清石秀,江岸多奇岩青石,最宜镌刻。“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于是贬谪者往往寄寓山水思想升华,出名篇佳作。明代文官书卷气最重,府县官佐人人皆似理学家,以文载道,移易风俗。尤其正德以后,历任永州知府曹来旬、何诏、吴永祯、黄焯、唐珤、范之箴、陈天然、钱芹、丁懋儒,大多能诗工文,往往刻石纪咏。曹来旬创建元刺史祠,唐珤扩建为寓贤祠,丁懋儒开辟朝阳岩零虚山。黄焯编纂《朝阳岩集》《澹岩集》《浯溪诗文集》,唐珤著《唐永州集》三卷,钱芹著《钱永州集》八卷。所说“寓贤十贤”即元结、黄庭坚、苏轼、苏辙、邹浩、范纯仁、范祖禹、张浚、胡铨、蔡元定,均为唐宋名流,而以理学人物居多,明人皆追摹之。清代考据学大盛,承两宋金石学而大张。如王昶《金石萃编》、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宗绩辰《留云庵金石审》、叶昌炽《语石》,延及民国,柯昌泗《语石异同评》、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等等,往往得力于永州摩崖。

永州的摩崖石刻,萃聚湘岸,粲然可观。目前已经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石刻景观,共有7处。

阳华岩在江华县境,为元结首开摩崖石刻之处。阳华岩山势向阳,陡峭如劈,中有石磬,下有寒泉。外岩自东向西倾斜,如同一道天然石廊。岩洞敞开向南,一股清泉自山岩内部涌出,沿石壁西流。渠水两侧,洞壁平整,现存唐至清代石刻40余幅。朝阳岩位于永州旧城西南二里,潇水西岸。朝阳岩有二洞,上洞半凹如伞盖,下洞数十米为天然溶洞,洞中又有暗泉,流出成溪,坠落湘水如瀑布。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元结再任道州刺史,经水路过永州,始来游之,维舟岩下,取名朝阳岩。历代名贤题咏不绝,成为著名的摩崖石刻景观,迄今已历1240余年之久。现存历代石刻150余幅,其中张舟、周敦颐、黄庭坚三幅可谓朝阳岩摩崖石刻之“三宝”。浯溪在永州北一百余里,祁阳县南五里,山溪诸水汇流于此,流入湘江。唐道州刺史元结尝结庐溪岸,寓居于此,乃名溪为浯溪,崖为峿台,亭为

庼,合称“三吾”,各有铭。历代名贤吟咏不绝,现存历代石刻约500幅。唐肃宗上元二年,元结作《大唐中兴颂》。大历六年,元结请颜真卿楷书镌于崖壁,世称“摩崖碑”,是颜书大字中最著名者。玉琯岩在宁远县境内九嶷山舜源峰下,岩体为一孤零石山,独立田峝之中,人称“天下第一盆景”。玉琯岩有石刻20多幅,有南宋方信孺“九疑山”大字榜书,有复刻东汉蔡邕《九疑山铭》,宋李挺祖“玉琯岩”榜书,清韩晋昌《奉命恭祀虞陵》小楷诗刻。月岩,旧称“穿岩”,后别称“太极岩”。月岩与众不同,不止是一处溶洞,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天坑,除了天坑的上下落差之外,两端山腹间又有东西贯通的岩洞,由此形成了一岩三洞的奇观,洞中同时可望三月。观者步步挪移,观察的位置缓缓变化,岩洞就会渐渐呈现上弦月与下弦月的月相变化,恰似“太极生两仪”。月岩今存摩崖63通,以南宋道州知州淳熙六年(1179)赵汝谊题刻为最早。“澹岩”又写作“淡岩”,又称“澹山岩”,在永州零陵城南二十五里。有巨型溶洞与山体天坑相连,背山面河,气势恢弘,景致幽邃,被誉为永州之冠。澹岩原有宋人石刻100余幅,内有宋黄庭坚诗刻、周敦颐题名、宋迪题名等等,明清石刻不计其数。清宗绩辰道光《永州府志》:“澹山岩:谪宦党人,放游西南者,多题记,惟黄庭坚诗帖最彰,邹浩诗,纪驯狐夜报,迹最奇,周茂叔、范淳父(祖禹)题名最重,蒋之奇长歌最工。”现存历代石刻仅30余幅,损毁极大。月陂亭在江永县上甘棠村,为天然屏障,堪蔽风雨,以其圆曲如月,故名“月陂亭”。月陂亭现存摩崖石刻20余幅,有北宋靖康间所刻《步瀛桥记》,明天顺四年诗刻《甘棠八景诗》,及王伟士临文天祥“忠孝廉节”榜书,乡村的人文教化氛围浓烈。

摩崖石刻是“永州这本书”最灿烂的篇章。但摩崖石刻是石头、是静止的文物,只有重视它、研究它、读懂它,让它鲜活起来,永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才能久远而弥新!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