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聚焦“三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专访湘江战役的决策地、命令地、集结地□

本报记者

吕晓勇

通讯员

周镜忠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8.6万人减至3万余人,红5军团损失过半,红5军团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广大干部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后果,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数万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中用鲜血和生命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的失败和破产,以悲壮的代价直接促成了“通道转兵”和遵义会议的召开。湘江战役,是长征走向胜利的起点。

而道县的禾塘是湘江战役的决策地,豪福村是湘江战役的命令地,蒋家岭是湘江战役的集结地。如果说“悲壮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起点”,那么道县“三地”就是湘江战役的起点。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这三个地方,进一步了解到道县“三地”在湘江战役中以及整个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湘江战役决策地道县营江街道禾塘遗址。何上进

道县禾塘:湘江战役决策地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中革军委纵队,中央机关86000余人离开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在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先头部队于11月18日攻占道州。22日,红军大部进入道县境内。途中,红军得到情报,蒋介石已令国民党中央军及湘桂两省军阀26个师近40万兵力围堵红军,妄图在潇水至湘江地段歼灭红军。此时

,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情况万分危急。

1934年11月25日清晨,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进驻道县禾塘(营江街道新屋村)一带。中央政治局在禾塘召开会议,提出从广西渡过湘江的意见并进行讨论。会议争论激烈,有记载称,“道江会议”使得“湘南争论”达到高潮。禾塘决策争论,成为遵义会议最终纠正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领导的先声。中革军委在禾塘会议作出的决策,事实上拉开了湘江战役的序幕。

早在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湘南地区时,

毛泽东、彭德怀等就对红军前进路线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沿红六军团的路线西进,要过敌人重兵设防的湘江,红军将被迫经过湘桂边的西延山脉,与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17日傍晚,野战司令部破获何健13日发布的“追剿”计划和部署命令电报后,中革军委在九溪桥召开敌情通报会时,张闻天在会上表示,应当避实就虚,改变行军路线。会后毛泽东找最高“三人团”,提出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进入两条河(即潇水、湘江)之间,是进入军事死地,应当利用湘南地区党和群众基础较好的条件,乘敌军周浑元、薛岳两部未能靠拢之际,组织力量反击,寻歼敌军一部,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但博古、李德没有采纳。21日,红五军团和中央纵队进至宁远县后,获悉何键在衡阳发出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水、漓水以东的命令及兵力的具体部署安排。毛泽东据此提出:红军不过潇水,不攻道县、江华县,而是沿潇水东岸经宁远县保和墟、雷家坪等地,攻占零陵县栗山铺,向东北攻祁阳县,过湘江后在两市镇或宝庆一带与敌决战,然后相机返回中央根据地。这一意见又未被博古、李德采纳。

11月25日当日,中革军委在禾塘会议上作出“南北两路分别从道县和永明进入广西,分四路纵队从兴安、全州一带抢渡湘江”的军事决策。毛泽东等人再次向最高决策层力陈西渡湘江的危险性,提出红军不要入广西过湘水,而应沿潇水西岸北上,攻道县板桥铺、镰涛湾、华江铺,零陵县双牌、富家桥,再向东攻零陵县城,过湘江向北取冷水滩,越过湘桂铁路,进军宝庆,诱敌决战,夺取反“围剿”的胜利,但中革军委还是没有接受毛泽东等人的主张,最终还是作出了在全州一带抢渡湘江的决策。

在无法改变过湘江的决定后,毛泽东又据理力争,极力主张红军不要在界首渡湘江爬越城岭,而应从广西灌阳文市北上攻占全州,在黄沙河过湘江,经庙头进湖南,攻东安县白牙市,沿夫夷水东岸北上直取宝庆,接着可以向东北攻取两市镇、永丰,也可以继续北上攻醮溪,再穿过湘中丘陵,攻打蓝田县,并在此摆开战场进行决战,待粉碎“围剿”之敌后,或在湖南建立革命根据地,或返回中央苏区。这一主张也被拒绝。

中革军委随即命令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三、八军团迅速连续占领营山山脉之各关隘,并在广西全州、兴安县之间渡过湘江;命令掩护部队即红一军团一师及红五、九军团,要在潇水及营山诸隘口阻击敌军。湘江战役由此拉开帷幕。

湘江战役决策地道县营江街道禾塘遗址。周镜忠

道县豪福:湘江战役命令地

道县牛路口乡(现寿雁镇)豪福村,是潇贺古道上的一个较为有名的驿站,省道S323线穿村而过。该地曾经商业繁荣,现商业铺面还清晰可见,是过往商贾、官吏休整补给的处所。

1934年11月25日清晨,中央政治局在禾塘召开会议,提出从广西渡过湘江的意见并进行了激烈争论。中革军委没有接受毛泽东等人的主张,最终作出了在全州一带抢渡湘江的决策。当日傍晚,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驻扎豪福村。

25日17时,军委主席朱德给各战斗部队发出“万万火急”抢渡湘江第一令:“我野战军前出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的作战命令。命令指出:根据敌人最后的部署,其企图是在湘江阻(击)我们,并从两翼突击我们。北面为敌之第一、第二路军;南西(面)则为广西的主力;而敌之第三、第四、第五路军则直接尾追我们。我野战军为到达前出至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湘桂边境)的目的,应该:A、我进攻部队应迅速连续的占领营山山脉之各关口隘路,并于全州、兴安西北之间渡过湘河(江)。在这种决心下,应迅速坚决消灭敌之第一、第二路及与我接触之桂军部队。B、掩护部队应连续于潇水及营山诸隘口阻止敌第三、第四、第五路军前进。当其急进时,则应坚决消灭其。

湘江战役命令地道县寿雁镇豪福村遗址。何上进

湘江战役命令地道县寿雁镇豪福村遗址。周镜忠

同时,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野战军进行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命令指出:

(一)我野战军即将进行新的、最复杂的战役,要在敌优势兵力及其部分的完成其阻我西渡的部署条件下,来突破敌人之第四道封锁,并渡过湘江。此战役须经过粮食较缺乏之二个大岭山脉,并要克服二条河道与开阔地带及部分的敌人堡垒,野战军应粉碎前进路上敌人抵抗与击溃向我翼侧进攻及尾追之敌,任务是复杂与艰巨的。由于敌我部队质量之悬殊,我工农红军之顽强坚决、忍苦耐劳,可断(言)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二)为着胜利的进行这次战役,要求野战军全部人员最英勇坚决而不顾一切的行动。进攻部队应最坚决果断的粉碎前进路上一切抵抗,并征服一切天然的和敌人设置的障碍。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的扑灭尾追之敌。各兵团应不断的注意自己翼侧之安全,如敌人向我翼侧进攻时,应机断专行的坚决击溃之;同时不应离开、放弃完成自己的前进道路。(三)对每一个指挥员,要求明确的执行放在面前的战斗任务,与友军切实的协同动作,不间断地进行各种侦察警戒,并应遵守一切战术规定,以避免不必要之损失。指挥员应牢记:争取战斗的胜利不仅依靠个人之勇敢,而首先是在正确的指挥部队。(四)政治工作人员应以不疲倦的政治宣传与鼓动及个人的模范,克服战斗员中之疲倦落伍与各种动摇,应与指挥员一起征服为完成胜利任务上之一切客观困难,并最高限度的提高全体红色军人的战斗精神,顽强抗战及其坚决性。我野战军的基本口号应该是:不仅要安全的不受敌人损害的通过封锁线,且须击溃及消灭所遇之敌军。(五)当前战役的胜利完成,是将决定着我们突破敌人最后的封锁线,创造新的大块苏区,协同其他红军部队(二、六军团、四方面军),一致进行全线的总反攻与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六)本政治命令随军委廿五日十七时作战命令同时下达至团及梯队首长为止。军团、师、团政治部(处)应据此进行加强的政治工作,但不应下达提出之作战任务。

命令发出后,各战斗部队在各个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用鲜血冲开湘江防线,为主力红军、中央机关突破湘江奠定了基础。中国工农红军虽然在豪福村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却给后人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下一代进行传统革命教育及了解红军长征史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道县蒋家岭:湘江战役集结地

湘江战役集结地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何上进

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位于都庞岭北端,湘、桂两省交界处,是湖南通往广西永安关的前沿地带,地势十分险要。湘江之战是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道县蒋家岭是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及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的重要集结地。

1934年11月25日拂晓前,中央红军从道州与江华间全部渡过潇水,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利用潇水迟缓红军行动的阴谋,为红军西进提供了侧翼保证。红军主力渡过潇水后,为迟滞尾追之敌抢渡潇水,掩护中央红军安全西进,抢渡湘江,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一师布防于道州城北的水南、下关、斜皮渡一带;红五军团扼守住道州城南的五洲、岑江渡、洲背、茶园一带;红三军团第四师在九井渡口西岸组织防御;红九军团在江华沱江以北各个渡口严密布防。要求红军指挥员在斜皮渡至江华沱江的潇水西岸,挖战壕,修工事,形成了一道长达100多里的坚固防线。

1934年11月25日上午10时和下午17时,野战司令部两次电令红一军团一师、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阻敌于潇水西岸,掩护大部队西进。这一天,敌周浑元部一个师企图从白马渡强渡潇水,

遭到红军伏击。随后3个多小时,敌人组织10多次进攻都被红军打退。敌人企图从北面斜陂渡偷渡潇水,又被红军打退。敌李云杰、王东原部从葫芦岩、茶园抢渡潇水,与红五军团激战,也未能通过。

11月25日,红一军团大部及红三军团一部从蒋家岭出发,经永安关挺进广西。红三军团大部从道县县城出发,沿红一军团路线至车田洞、蒋家岭一带宿营。

11月26日,红一军团一师由上关撤至营江阳乐田一带阻敌,红三军团全部经蒋家岭从永安关入广西;当晚,中央机关、军委纵队由豪福经蒋家岭,从永安关入广西。

11月27日,红五军团第34师在师长陈树湘率领下,经蒋家岭由雷口关急速进入广西灌阳,在永安关至水车一带布置战场,对敌进行节节阻击。红五军团第13师到达杜莲、牛路口一带宿营。11月29日,红五军团在道县仙子脚镇车田洞阻击敌军。红八、九军团攻战三峰山失利后,奉命放弃攻占三峰山的计划,改由道县蒋家岭进入广西。

11月30日,红八、九军团的后续部队昼夜行军赶上主力,

经蒋家岭从雷口关进入广西,不断遭到桂军截击,后由红34师接应在水车附近渡河。同日,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第13师最后离开道县,经蒋家岭从永安关入广西。

12月1日3时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致电红一、红三军团指出:“1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否则我野战军将被敌层层切断。”这一仗,“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消灭敌人进攻的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

同日,国民党军队发动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红军经整日血战,阻止住敌军的进攻。到当日17时,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被阻止在湘江东岸,最后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集结地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战壕遗址。周镜忠

湘江战役集结地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周镜忠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