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兴办一所特训学校梦圆千百叛逆学子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郭庚山校长创办永州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纪实□记者

刘思宁

通讯员

蒋静

永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建坤一行实地考察

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百年来教书育人都是一份高尚而受人尊敬的职业。永州的教育界英才辈出,但如同郭庚山校长这样扎根于特殊教育近十年,孜孜以求办好湘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所集心理咨询,恶习矫正、军事训练、文化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专业特训学校,为青春叛逆期学生指点迷津、梦圆未来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说,在永州是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独占鳌头的。

永州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的郭庚山校长告诉我们说,大多数慕名将自己孩子送来该校就读的学生家长都有各自的原因和苦衷。但是有一个原因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又担心孩子未来前途渺茫无望,在万般无奈之下将孩子送入该特训学校接受心理咨询,恶习矫正、军事训练、文化教育,以期望孩子能完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康心理地再塑和文化素养再造、成人成才的梦圆。

“我们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的这些学生都是最难教的孩子。他们厌学、早恋、叛逆、甚至离家出走、对家长以自杀相威胁等等。将他们从迷途中拉回来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心理再塑和灵魂再造的过程。”郭庚山校长神情凝重地告诉我们,他坚守教育行业近30年,深深感慨于教书育人的沉甸甸的责任,他也深深体会到特殊训练学校可以春风化雨帮助所有步入迷途的孩子圆梦未来,还深深意识到拯救一个叛逆的学子,能成全一个幸福家庭。他说,我们兴办一所特训学校,可以梦圆千百叛逆学子。

实迷途其未远

社会大众眼中所熟知的教育大多是从小学、初中、高中进而有机会步入大学,这是对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多年最好的回报。然而永州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让人看到了教育鲜为人知的另外一面,可能带着些许的苦涩和灰暗。4月2日,记者跟随郭庚山来到位于冷水滩区西郊工业园冷东大道旁的学校,从主路拐入一条侧路开车大约五分钟,校园大门便在周边一丛民房中显现出来。从外观上看,学校围墙高筑,军绿色的大铁门紧紧锁住,外人进出只能呼叫里面的教官和工作人员前来开门,比起一般的寄宿封闭式学校,显然这里的管理和基础设施防范更严格。郭庚山告诉记者,学校围墙比一般的都高,就是为了防止学生翻墙外出,新学生入学以后三个月才能与亲人见面,平常父母只是简单探望送些衣物等生活用品。我们这种学校要实现学生尽可能地与外界隔绝,也是为了迷途学生早日收心归来,同时尽快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记者在到达学校门口时,刚好碰到一位在校外徘徊很久的家长,等着给孩子送运动鞋等生活用品,在他等候的间隙,闲聊中说起孩子为什么送到这里上学接受教育的原因,不免让人心酸不已。“小孩今年14岁,本来在城区学校读初三,但是交了学费以后去了没几天就不想去学校上课了,每天跟着社会上一些人玩耍,父母说话都不听。”陈运宝家长在说起自己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也是着实无奈,无法管教,但又不能就这样放任他,毕竟这么小的年纪既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无所事事,本该学知识长见识的年纪不能荒废耽误前程,更担心孩子跟着社会上的人去偷、去抢、去打架、去吸毒而毁了终身。

“以前你们不管我,现在凭什么管我。”陈运宝说,这是孩子抱怨最多的一句话,每次被怼的也是无话可说,这十多年来他与妻子在广东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平时自然是疏于管教关心,等到他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可再忽视时,已经悔之晚矣,任凭他再说什么,孩子都是反着来,听不进良言劝导,父子感情也是淡泊,训斥时还发生冲突。但是陈运宝外出打工的这么多年,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他不希望孩子像他一样重蹈覆辙,没有文化水平只能做苦力,这是看不见未来的灰暗人生,于是在家人朋友的推荐之下,将孩子送到这所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希望可以迷途知返重塑人生。

郭庚山介绍,留守儿童也是近年来社会突出的问题,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大部分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内心封闭,行为孤僻,厌学早恋的现象极为明显。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一部分青少年沉溺网络无法自拔,以致于荒废学业。郭校长说,接收这样一些类型的问题学生,教育教学方面的压力更大,责任更艰巨,但好在实迷途其未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管理和引导教化,有些学生的变化进步很快,这也是教育工作的魅力所在。

觉今是而昨非

在郭校长办公室聊天的间隙,一名进来倒开水的学生引起记者注意,他在进门时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然后说明来意,看起来和善听话懂礼,与外面正常的学生无二。后来得知这位特殊的学生名叫林建明,从广东韶关来到永州这所学校,尽管当初不情愿来到这里,但是四个月之后的变化让他自己也愿意继续留校接受文化教育熏陶。

“平时在家读书也是不听话,成绩在班上倒数,基本不怎么上学,成天想着玩手机去外面抽烟喝酒沾染了很多坏习惯,父母拿他没办法才被迫送到特殊教育学校。”他说,这段时间与外界与世隔绝,甚至春节都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一起度过,不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更懂得父母的教育养育之恩。“以前英语考试只有个位数,现在进步很大能考到几十分,这在以前是天方夜谭不敢想象。”说起来,林建明比以前更有自信,对于未来也有了小目标,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学习,早日见到父母,争取更好的未来。

觉今是而昨非,林建明认识到过去所做的错事而今努力弥补,实乃人生之大幸。四个月的时间,为何让他有如此转变?父母都无能为力管教的孩子,这所学校的老师又有如何神力可以扭转乾坤?甚至吸引家长不远千里送子求学。“我们在爱心、智慧、方法上下功夫,用爱管理,用心服务,用情教学,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充满阳光。”郭校长回答说,学校的特殊管理策略是以心理疏导为主,用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心理,军事训练为辅,彻底改变孩子叛逆的思想行为。

与普通学校所不同的是,永州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将教育分为前期培训和后期文化素养教育阶段,前期重视思想行为的转化,以心理辅导为主,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调整学生心态,补习先前学生落下的科目。后期以文化教育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

说起转化学生的案例,郭校长心有激动。“综合这十多年来的中考成绩,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考入省重点高中,这是让人欣慰的成绩。”郭庚山告诉记者,曾经这些问题学生一拨拨被送进来,父母大多是抱着试试看得态度,在学校教育培养几年之后可以考入重点高中,很多家长觉得不可思议,握着老师的手热泪盈眶,感恩再造之情溢于言表,校长办公室和教师会议室挂的满满的锦旗,就是家长感激之情真实的流露。

桃李不言自成蹊

说起办学的经历,郭庚山多有感慨,走过的弯路,经受的挫折,饱尝的困苦,只有他自己最明白,然而执着于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的追求,哪怕经历多少风雨,还是一往无前。

1999年,郭庚山自筹资金开办了永州市第一所农村民办学校——永红中学,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农村的偏远山区,艰苦创业,把一批批农村的贫困生培养出来,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升入重点高中。

据记者了解,永红中学地处祁东、祁阳、冷水滩三地交界之地,位置偏僻环境差,一直保留的这所农村民办学校是附近村镇青少年上学的希望所在。郭庚山说,近几年学校的效益不是很好,但还是要坚持办下去,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陷入人生的贫困,这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大无私无畏精神吧,这应该是教育扶贫的典范吧,这应该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吧!

2011年,郭庚山把即将倒闭的永州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接手过来,借资独办,既是董事长,又是校长。当初的他,一个人单打独斗,学校的里里外外都靠他一个人去面对,寒门出身的老师,面对经济的压力,面对招生的困难,面对内部的矛盾,面对学生管教,已让他喘不过气来,每晚睡眠不到3个小时就自然醒了,一年之内身体消瘦了20斤,妻子心疼他把身体累垮,叫他放弃。但他全身心投入到办学中去,把一个个叛逆的学子从迷茫中彻底改变过来,将教书育人的本质在特殊学生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校也硕果累累,连续四年被冷水滩教育局评为优秀学校。

郭庚山在学校有一个外号,不是郭校长也不是郭老师,而是经常被学生喊成“老郭”,说明他与学生的亲密感和亲切感。从教近30年来,春节都在学校陪伴孩子们度过,舍小家为大家,获得了多项成绩和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中考优胜教师”;获得2016年度中国科学管理卓越人物、2017年中国教育管理十大影响力人物,2017年度中国教育训练十佳非常领导者,2018年至2019年度中国教育十佳非常领导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学术委员,还被聘为中国教育家大会理事会会员,当选为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这些沉甸甸的奖项是多年教育事业的印证,散发着教育事业的无限荣光。

郭庚山校长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办学,迎来送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随着年华的逝去,他留下更多的是对于教育事业的坚守。随着时代变迁,顾及更多的是对于和谐社会的需求,郭庚山校长毅然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举办一所特殊教育的完全中学,准备用六年时间打造成特殊教育界的名片,像马坪学校一样走出永州,迈向全国。桃李不言自成蹊,作为老师或者校长,郭庚山一直默默耕耘,只为给学生创造一条通往未来的人生大道,无愧于老师这份崇高而神圣的理想职业。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