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最美时节是秋分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文俊学

时光荏苒,暑寒交替,刚吃过月饼,转眼就到了秋分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古人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即为“半”之意,表示昼夜平分,秋季平分。此后,夜渐长,天转凉。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自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考证,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天,因为月有阴晴圆缺,后来才调到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的。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其实是古人对自然的一种崇拜和敬畏。神州大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建的,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去年,国家把秋分这天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在这一天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一年四季,最美时节是秋分。这个时候,秋高气爽,碧空万里,风和日丽,层林尽染。天气越来越凉,云层越来越低,天空越来越蓝,河水越来越清。正如左水河诗云:“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黄菊万径香。”

其美在“色”。这个时节走进山里,满山遍野是秋的风光。有四季翠绿的香樟,有叶子泛黄的银杏,有油亮油亮的竹林,有“清泉石上流”和碧绿的青苔,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都在秋日里竞相展示自己的容颜。特别是半山坡那一片火浓火浓的枫叶,鲜艳夺目,秋风吹过,像是万千杆红旗在山上飘扬,甚是壮观,和山顶的苍松翠柏相辉映,让人感受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月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放眼田间地头,触目尽是盈实景象。成片的稻田泛着成熟的金黄,稻田四周的田埂上夹着一条条绿带,黄绿相间,分外鲜明。高粱成群集队,举着火红的穗子,秋番薯也成熟得已经在垄面上开出一层淡紫或乳白的喇叭花。棉田里,竞相开放的棉花被秋风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远看像一颗颗星星,近看似一朵朵白色的玫瑰花,漂亮极了。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是五彩缤纷的色彩。

其美在“香”。“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每到秋分,我们这里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桂花都竞相开放,满城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我家窗外有几株桂花树,每到花开的夜晚,我喜欢端一杯茶坐在桂花树下的石凳上,望星空,听虫鸣,闻花香,品清茶。一朵朵桂花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仅米粒般大,密密麻麻,一丛一丛地点缀在满树的苍翠中。从花蕊中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芳香,吸引着蜜蜂蝴蝶在树周围翩翩起舞。一阵秋风吹来,婆娑的桂花树摇曳起来,一朵朵桂花随风飘落,有三五朵飘进了我茶杯里,我端起茶细品一口,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心里陡然生出一种难以言状的惬意和浪漫。《本草纲目》云:“桂花性温,生津、辟臭,治风虫牙痛。”桂花瓣可作糕点膳食,还可用来泡酒泡茶,食用时齿颊留香,其芳香气息是我们湘南秋日里一缕氤氲甜蜜的美好记忆。

其美在“味”。这时节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时候。大街小巷的水果摊上水果琳琅满目:红红的苹果,红红的柿子,青青的梨子,黄黄的橙子,紫色的葡萄,绿色的橘子……让人大饱口福。特别是大街小巷那糖炒板栗的浓郁香气,更是让人垂涎三尺。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过后,住在山村的祖母和姑姑就会把在山里采摘的野生板栗送来给我们分享,或蒸或炒都是香甜可口,至今令我念念不忘。秋分当然要吃秋菜。这是一种野苋菜,乡下人叫它“秋碧蒿”。将秋菜与鱼头熬汤,名曰“秋汤”。俗话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夜秋雨,鲜了野菜,也肥了蟹腿,配上一杯姜汁黄酒,更是人间至美。嗜蟹如命的李渔对此赞不绝口:“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气爽宜人的秋分时节,让我们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憧憬,带着希望,带着热情,奔向大自然的怀抱,与秋共醉。赏一处枫景,体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闻一路花香,感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韵味;望一江秋水,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甜美;看天上云卷云舒,月圆月缺,感悟“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的清幽。我们在细细品味季节变幻的美妙神采,灵性深远中,不知不觉便会将繁杂琐事一一沉淀,纠结郁闷一一排解,回归如初生婴儿般的纯真美好,享受简简单单、真真切切的快乐和幸福。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