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是湖南零陵(今永州)人,自幼父母双亡,七岁时被伯祖惠融和尚(也是一个书法家,学欧阳询的书法几乎可以乱真)送到零陵城北七里外的书堂寺出家。受伯祖影响,他自幼爱好书法,开始按伯祖的训诫,规规矩矩临摹二王字帖。后来,发现比较中规中矩的二王字帖跟自己自由不羁的个性格格不入,于是改临张旭的狂草。
因为性格狂妄放荡不守清规,不到几年怀素就被赶出了寺院,回到零陵城东的老家。回到老家的茅屋后,怀素更加痴迷书法,因为没有钱买纸,就种了许多芭蕉树,用蕉叶练字。后来又做了一块漆盘和一块漆板,写了擦,擦了写,以致把盘、板都写穿了。怀素“弃笔成冢,盘板皆穿”的勤学苦练的举动和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一些本地书法界的人士到他家看了之后,大多嗤之以鼻,不愿与其交往。不过,怀素的怪异举动在零陵一带越传越远,甚至引起了官方的注意。一些地方要员派人前来了解,怀素就尽情发挥,并用仅存的纸写了几幅自我感觉良好的作品送给他们,于是结识了一些官员,包括永州太守王邕和新来的永州司户卢象。
怀素22岁那年,卢象的好友大诗人李白在途中遇赦,游历潇湘,到达零陵。怀素闻讯,赶往永州府衙,通过卢象介绍认识李白。怀素深知初次交友时第一印象之重要,与众不同的个性往往能够让人终身难忘。所以在卢府,怀素大胆向时年59岁的李白提出条件:我醉酒之后为你表演书法,你看了之后为我写一首诗。怀素心想,只要李白为自己作诗,今后一定会产生轰动效应。李白觉得怀素十分可爱,于是答应了。而怀素醉酒后的表演的确让李白惊喜不已,李白当场为其作诗一首《草书歌行》,赞扬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果然不出所料,李白的诗很快为怀素产生了广告效应,湖湘一带求书者纷至沓来,怀素也因此游历湖湘。在游历过程中,他没有忘记向权贵和名流借力借势。在潭州,他认识了潭州刺史张谓、大诗人戴叔伦和苏涣。他主动为戴叔伦苏涣写字,反求戴叔伦苏涣为自己写诗。他不断为张谓写字,以致张谓喜爱他到了出入同车的地步。怀素的这些举动起到了很好的行销效果,整个潭州城无人不知他怀素和尚是张刺史的座上宾。张谓升为礼部尚书后,怀素跟他来到了京城长安。他利用张谓的人脉,大力推销自己。不久,即名扬天下。
怀素自我行销的方式很有个性。他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懂得选择良好的销售渠道。无论在潭州还是在长安洛阳,他选择的都是像王邕、张谓、李白、戴叔伦、苏涣、钱起、颜真卿、邬彤之类的达官和名流,及时抓住机遇,利用他们的平台和人脉推销自己。二是懂得选择正确的销售对象。王邕、张谓等人是当时很尊贵的官僚,结交的群体自然不凡,怀素的书法通过他们的渠道销售到了当时的达官显贵和商贾名流手中。三是懂得选择合适的场地。他选择表演书法的地方大多在富贵人家的大厅庭院或者城市广场,围观者较多,声誉传播快。四是懂得制造紧张的销售悬念。怀素每次表演书法前必须醉酒,醉到走路摇摇欲坠的程度,让人为他的安全担心。和尚开戒喝酒已经让人惊奇,醉酒就更让人难忘。更重要的是他一般不在纸上书写,而是在主人家的屏风上和白墙上书写,这样就减少了作品被他人转让的概率,相当于给了对方一个专利和自己一个再次销售的机会。
岁月流逝,真理永存。时过千年,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怀素当年的自我行销方式,依然值得当今一些艺术家们借鉴。因为艺术家们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果被束之高阁待字闺中,就无异于废品。只有被推向市场,才会产生价值。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