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人
实习生
樱子
黄兴勇在工作。
白露过后,又到了霜林尽染的时节。去过长沙,会留恋那一湾湘江水;到过橘子洲头,会向往《青年毛泽东雕像》眺望。《青年毛泽东雕像》是向上的象征,给人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视野和高度。许多人,都谙熟。但对于青年雕塑家黄兴勇,这位《青年毛泽东雕像》的作者之一,却更多是沉默。这种沉默,是来于他雕塑《青年毛泽东雕像》时的沉思,亦是来于这橘子洲头未翻涌的风浪的平静。
8月27日,天已微凉。记者见到黄兴勇时,已是上午12时,他与省文联领导从长沙来永州进行文化采风创作,下榻于长城酒店。他身上有一种年轻的厚重,不可想象的厚重,他不语,谦和,但他却是一位硕果满满的雕塑艺术家。
2009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青年毛泽东雕像在长沙橘子洲头宣告落成。能以雕塑的独特方式,“让我用了跨时三年多时间参与细细揣磨与刻画,从构思、创作、打凿、安装、成像,到成为橘子洲头新的人文历史景观,是我这一生最大荣耀,因为缅怀伟人的方式很多,但唯独这一种最亲近。”黄兴勇提及这次创作的时候,他仍然满怀激动,尽管过去多年,但精神滋养却是终身的。谈到这里,他十分感激自己的恩师,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黎明。“我和同学洛鹏俩人被老师选中一路伴随。从2007年毛泽东头像的1/10放大,到2008年1/2放大,在雕像的塑形、制模、扫描、数据采集、石材打凿、初形试拼、现场安装、现场精修、整体效果等一步步复杂工作中,特别感念学校、老师的知遇与培养,感念这次能与黎明老师有着这样默契的艺术感受。”在雕刻期间,黄兴勇每天都要将伟人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睿智的思考等形象在心头细细刻写、雕琢,不放过每个细节。因为这是他此生引以为傲的事业。
在此之前,黄兴勇的另一作品《生·产》在由广东省文联等主办的首届广东雕塑大展中脱颖而出,这也是他在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之作。《生·产》木头为牛身,树皮为牛肤,而破残的牛腹里面裸露着牛骨和内脏。黄兴勇解释,牛身的残破本身就隐含了太多生死之间、美丑之间的无奈、惆怅与凄美。“希望能以此唤起人类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关注与反思。”范仲淹唤请人们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正是一切艺术家应有的心忧天下的胸怀。
说起他的“雕塑”之路,黄兴勇说,这缘自他的父亲。黄兴勇于1978年生于道县,他父亲是道县乡下的一名木匠,所以他从小对树木就情有独钟。上学的时候他就经常在凳子甚至课桌上面刻划,但刻出来的“小小世界”总是遭来老师的训斥,但他从未终止过。初中毕业后,他只身前往深圳闯荡。“那时候以为深圳也跟家乡的村子一样,小小的,可在深圳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转半天都出不来。”滞留数日后,他决定还是返家读书好。“当时除了父母,家里只有外公外婆支持。”黄兴勇告诉记者,看着外公外婆数着那毛票堆起来的八百块钱,现在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还浮上心头。黄兴勇到湖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求学去了,后又被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看中。2006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成立工作室。事实上,在1999年他就参与了虎门海战馆、禁毒馆的雕塑《拒》系列创作。2000年他参与了浙江图书大厦雕塑《天地合一》系列创作和福建省博物馆浮雕《中华文明》以及军事博物馆国内革命战争厅雕塑《解放战争》的创作。2002年,湖南省任弼时纪念馆浮雕《任弼时》,广州十九路军纪念馆浮雕《铁血》相继创作完成。等等。这么多年,他的创作从未间断,尤其众所周知的南昌八一纪念馆的《八一》雕塑,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雕塑系列,2007年至2009年《青年毛泽东雕像》对他更具代表意义。
现在正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和列宾美术学院攻读学位的黄兴勇在谈到创作时的体会时对记者说,广袤的田野与葱郁的丛林,是激发他创作的永恒源泉,它自由、随性、美妙,慢慢在他心灵中锩刻、升华,并潜移默化地呈现出了他自以为是的“创作”,而这种“创作”无论是一把刻有花纹的小木刀还是一个拙味十足、形似动物的小石头,都会让他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自得与满足。他说,虽然发现与记录美的方式与视角不断在变,而对他来说,不变的永远是自己最初的那份随性与自由。如果生命的意义就是让他发现那些来自平凡与朴素中的美,那他澎湃的热情将会在一种美妙的疯野中恣意纵横,而这一从艺之心会随他的生活阅历的沉淀越来越醇厚绵长。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