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台北落下帷幕。作为影坛最重要的专业奖项之一,今年金马奖依然秉持“艺术至上”的原则,选出来的各大奖项依然以艺术电影为主。除此之外,去年凭借《老炮儿》“骑马”的冯小刚,今年又凭借《我不是潘金莲》再下一城,获得最佳导演奖。再加上获得最佳男、女主角的范伟与周冬雨、马思纯,以及最佳影片《八月》,几大重磅奖项皆花落大陆电影人,可以说,今年的金马奖是大陆电影人爆发的一年。与此同时,本届金马奖获奖名单里新人辈出,对于新人的提携可见一斑。
颁奖结果反映时下电影发展方向
本届金马奖入围的大陆电影拿到了几乎所有的大奖,入围多项提名的电影《再见瓦城》与《一路顺风》在大奖方面几乎颗粒无收。然而,这样的结果也反映出时下电影发展的动向:大陆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市场急速扩大,吸引了各地的电影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李安、王童等多位华语影坛导演大师为华语影坛带来无数经典,也将中国台湾电影带入到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然而,在这之后,台湾电影却后继乏人,再加上题材拍来拍去都是青春片、小清新为主,让台湾电影发展慢下步伐。这些年,虽然台湾电影有起色,拍出了像《艋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当爱来的时候》《第四张画》《逆光飞翔》《我的少女时代》等好电影。本届金马奖入围的《再见瓦城》与《一路顺风》同样是口碑之作,这些影片题材越来越广,在技术与表演上也可圈可点。然而,电影市场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大陆电影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电影票房不断创出新高,不仅如此,进入电影业的资金也非常充裕,于是,电影产业的重心就自然出现了转移。因此,台湾电影人也纷纷转向大陆发展。大陆电影市场甚至成为台湾电影的重要票仓,去年,青春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在大陆上映票房破3亿元,刷新台湾电影在大陆上映票房纪录,而这一票房是该片在台湾地区上映的票房的几倍之多。
所以,台湾电影圈对大陆电影越来越关注,近年来,金马奖获奖名单上的大陆电影人越来越多,而今年更是爆发式地拿下了几乎所有大奖。可以说,这是电影市场环境改变带来的结果。
其实,电影市场的改变不仅对台湾电影市场产生了影响,给香港电影市场也带来同样的变化。
文艺片依然是“那杯茶”
作为华语影坛最重要的专业奖项之一,每一届金马奖都受到影迷的广泛关注。前几年金马奖的颁奖结果常“爆冷”,原因是这些获奖影片偏文艺、偏小众,以至于每次拿了奖都被认为是“大爆冷”。
尽管近几年来金马奖的颁奖结果多少都伴有争议,但这个奖项从不掩饰自己对于文艺片的偏爱,甚至乐于当将这些电影推向大众市场的“伯乐”。
本届金马奖的结果再度印证了文艺片依然是金马奖的“那杯茶”,从入围名单上看,获得最多提名的基本以文艺片为主。最终,极其文艺小众的《八月》意外斩获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大奖。最佳男主角范伟同样来自黑白文艺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商业片大户冯小刚今年难得拍了一次文艺片,不管是题材或是将电影拍成“圆形画幅”,都突破了以往常拍商业贺岁片的形象,最终获得评审的青睐。而抱走两个最佳女主角奖杯的《七月与安生》,同样是一部口碑不俗的文艺佳作。事实上,今年金马奖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而纵观前几年的奖项归属,《爸妈不在家》《当爱来的时候》《神探亨特张》《推拿》《刺客聂隐娘》都是典型的文艺片。
新人新作受宠,提携新人是传统
对新人导演青睐有加,也是金马奖一以贯之的价值观。今年,获得大奖的《七月与安生》《八月》《一念无明》,均是初拍片的新晋导演。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过去几年几乎数不胜数,2013年,来自年轻导演陈哲艺的导演处女作《爸妈不在家》投资50万美元,却拍出人间情感的涓涓细流,最终打败王家卫、蔡明亮等电影大师爆冷夺魁,可见,对于新人、新作品的挖掘,金马奖一向不遗余力。
而来自张大磊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八月》入围六项大奖,并将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收入囊中,连他自己都直呼“完全没想到”。打动评审的正是片子里丰满、完整、清澈的故事。周冬雨、马思纯两位年轻演员不同于不少同辈演员,对于剧本浮躁应付,难以真正沉下心去,投入到角色当中,而是在《七月与安生》里将好闺蜜之间的爱与恨演绎得有血有肉。还有年轻演员林柏宏打败了大热人选曾志伟,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大爆冷门,本届金马奖评审陈建斌在谈到选择林柏宏的原因时这样说道:“林柏宏集演员应有的松弛、幽默与爆发力于一身。”(黄岸)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