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是国人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写字教学时,要求孩子们一直保持静心专注的状态是比较困难的,还要允许他们“动”起来。教师要引导孩子们眼动、脑动、口动、手动,做到“静中有动”,才不会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到无趣。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孩子乐于写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低,自我约束力较弱,如果一味地向学生讲解书写要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老师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写字热情。
(一)儿歌激趣
在让孩子们接触笔画时,我先教他们诵读笔画儿歌,如“小小一点要点好,学会顿笔很重要;横要平,竖要直,撇有锋,捺有脚;提钩要尖折有脚,行笔轻快要牢记;认真练习功夫到,笔画健美字才好。”儿歌孩子们很喜欢念,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写字更是跃跃欲试。
(二)故事激趣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故事是他们所喜欢的。在写字教学时,我经常结合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孩子们的写字积极性。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讲述“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另外,在教写一些会意字、象形字,我还经常根据字的结构编一些小故事。记得在教“休”这个生字时,就编成: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感到累了就把身子靠向路边的一棵大树上,休息一下。还有像“停”:春天到了,有一个人去爬山,他走累了,正好看到一旁有个小亭子,他便停下了脚步,到亭子里歇歇。把故事一讲,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字义,一举数得。
(三)猜谜激趣
除了故事、儿歌以外,孩子们想象力丰富,还可以让他们对汉字编谜语,通过想象来提升对写字的兴趣。在学写生字的时候,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也编出了许多有趣的谜语:“两人并肩走”(从);“牛儿地上坐”(生);“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金)……这样一来,让孩子们把抽象的生字化为生动的想象,写字的兴趣往往陡然倍增。
(四)多媒体激趣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直观材料的出示会让他们记忆深刻。在让孩子们书空生字的笔画、观察汉字的结构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汉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使字动起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比如在教“里”和“果”这两个生字的笔顺时,由于这两个字的前四笔笔顺一样,而第五笔则有所区别,孩子们在写字的时候很容易弄错。这时,我通过播放这两个字的动态过程,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有利于他们记住这两个字笔顺的区别。
二、“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善于写字
(一)规范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师要指导执笔方法,可以通过口诀形式让学生牢记在心: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子约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孩子们忘性比较大,一不注意头又低了下去,身子趴在了桌上,所以在孩子们写字时,教师要巡回观察,时时提醒他们。还要请家长配合,让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监督孩子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二)规范书写习惯
有很多学生喜欢在写字时做些小动作,像咬铅笔头、剥橡皮;还有的孩子一旦写错字,就用手指去抹,甚至用口水去擦,本子经常是漆黑一片、边角破损等,这些都是不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及时提醒,并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使良好的习惯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断加深印迹。
三、“好写字,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让孩子勤于写字
写字是一件乏味而有难度的事情,时间久了是否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呢?这就需要开展多样的写字活动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了。
(一)作业星级制度
在每次批改作业时,我都会给出相应的星、红花或者是盖一个“书写很漂亮”的小印章。积累二十颗星或红花可以换取一个小奖品。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业整洁多了,写的字也端正了很多。
(二)作业展览制度
在教室的墙上,开辟“作品展示”区,留着贴学生的写字作业。只要是认真写的,有进步的,都能被贴在上面。这样,能激励他们更认真地对待写字,使自己的写字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三)写字比赛
在班里,我每学期都利用写字课组织几次写字比赛。对于比赛,孩子们都非常雀跃,同时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坚定了要写好字的决心。
写字教学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挖掘,力争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充满乐趣的写字课堂。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的一手好字而自豪;让每一位教师看到学生整齐、干净的作业而欣慰;让每一位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整洁而美观的作业而充满成功的喜悦。(作者系江永县第三中学教师)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