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面貌大改善,让农村成为幸福美好家园。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毁古建筑,做好含山纳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文章,千方百计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市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乡镇垃圾中转站8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2个,92.3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71.66%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改(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2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76%,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乡风大转变城乡相融合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市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着力提升现代乡风文明水平。制定并下发《永州市治陋习·树新风乡风文明建设年工作方案》,举行“治陋习·树新风”乡风文明建设年活动启动仪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全面开展陋习大排查,建立陋习清单台账,全市重点梳理出了“十大陈规陋习”,全面倡导树立“十大文明新风”。目前,永州市县级以上文明村有2080个,占比35.34%,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187个,占比64%。1214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承诺书达26.99万份,成立红白理事会2070个,劝导、整治不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1.2万人次,积极探索推广“合约食堂”,引领农村红白喜事新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省级试点宁远县、市级试点冷水滩区上升为国家试点县区。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零陵区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祁阳县七里桥镇丁庙湾村、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西湾村、道县祥霖铺镇八家村和冷水滩区上岭桥镇仁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党支部“五化”建设达标提质行动,全市共创建党支部“五化”建设示范点1711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有合格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20个,建成率90%,超过国家标准20个百分点。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乡)”等创建活动,建立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党员”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积极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实现“一村一辅警”全覆盖,有效巩固农村地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截至目前,我市现有乡镇寄宿制学校47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1226个;农村敬老院136个,留守儿童之家3301个;完成各类农村公路建设14910公里,全市151个乡镇、2948个建制村已全部实现了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车;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1.18%;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行政村的光纤通达率、4G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15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2960个行政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永州市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未来可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永州市的农村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