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南省
永州市
经济
文章详情
钓者情愫与诗人情怀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徐海斌一、钓者非觉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素缟银装的山峦就像千万座高墙挡住了飞鸟的信息,雪封下所有的路径也失去了人的踪迹,此时的柳宗元在这种凄美孤寂的世界里,独自乘着孤舟披着蓑衣,垂垂老矣之中,却不甘心地在等待着钩下的收获,这一钩,钩上来的也许是春的信息,也许是一世的寒意,也许是永远的也许。柳宗元的这首‘江雪’,给予人的是一种凄美,是一种挣脱宦海沉浮后的绝世的凄美;给予人的是一种寒意,是一种仕途失意后的孤寂的寒意。然而,在凄美与孤寂的背后,难以掩饰的却是他脱离世俗凡污后,仍然对政治革新心存幻想、对仕途舞台仍有不甘的执念。仕途平步、忠君爱国,这是古代有识之士普遍的人生目标与价值理念。因此,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柳宗元,虽然也难免庸俗、难免愚忠,难免会有一个钓者的心态,但我们也不能说是他的错,只能说是时代的造化与社会发展的结果。因为,他毕竟不是一个觉者,只是一个力争上游的官者、只是一个想要为国为民做些实事的改革者,只是一个对封建皇权仍然心存幻想的钓者。虽然如此,但是他的诗文却在此境遇下得以超凡脱俗,在此执著中得以流芳百世。与花草为友、与农人为邻,修身养性、怡情诗文,在这种更接近山水,更接近自然,更接近底层百姓的境遇中,柳宗元才会有更为切实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感情,并有幸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成就了其不朽的诗文创作。“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如果仅从文字上来看柳宗元所写的诗,那么,很多人会认为他的诗只是普通的描写花草、景色与心情的诗,而其实并非如此。柳宗元所写的诗表面上看是在写自己远离繁华后的生活与心境,其实它的真正寓意是在影射当时社会的黑暗,着意突出当时阻挠政治改革的保守派,追求名利、如蚁附膻、不择手段、排斥异己、不顾百姓的死活的嘴脸。柳宗元执意跟随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这对国家、对人民虽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这种政治革新却触犯了许多旧官僚阶层的利益。最后在旧官僚利益集团的排挤下,改革无疾而终,参与改革的人纷纷被贬,去了远离繁华京城的蛮荒之地。但是,永州的山水、朴素的农民,却给柳宗元的诗文注入了清新的风格与钓者的风采。二、诗人非圣人“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在被贬的日子里,柳宗元虽然远离权利的中心,与山水诗文为伴、与鸿儒雅士为朋,不亦快哉、不亦乐乎。但是,由于其政治抱负难以施展,救国救民的才华无以发挥,所以,他在举觞之时,心灵之伤却难以愈合;他在酹酒之际,内心却在祈求神灵的垂悯、期待时事的转变。“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从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柳宗元在仕途的低谷中,却始终期待着春的消息,期待着重回京师,实现自己政治革新的抱负、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与勤于政事的心愿。机会终于来临!经历了十年的政治蛰伏与山野诗情的陶冶,公元815年,柳宗元终于等来了天朝的诏书,命他火速回京面圣。此时的柳宗元如同久旱逢甘霖,在难掩内心激动之时,他挥毫写下“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的旷世佳句。然而,诗人的激情与改革者的赤诚,却不堪命运的捉弄。由于武元衡等旧官僚利益集团的排挤,柳宗元再次被贬。与十年前被贬有所不同的是地点的变幻,永州与柳州之间的演替。经过这次命运的相戏,柳宗元的一腔热情再次遇冷、一番作为的心再次遭到沉重的打击。“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这两句诗就是当时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那些拿着朝廷俸禄,而不为百姓做事,搜刮着民脂民膏,却反对政治革新的保守派,是柳宗元难以实现政治改革与人生抱负的最大障碍。然而,柳宗元是诗人,诗人大多情感丰富,尤其是像他这种出身书香之邸,不谙世俗之道,书生气又较足的诗人,难免对封建皇权还抱有幻想,对统治阶层还存有一个钓者的心态。柳宗元非是圣人,是凡人,是凡人就难以放下内心的执著,所以,他想干一番事业,干一番为国为民、经世济民的改革事业,也理所当然地在情理之中。不过,柳宗元是一位有感情、有真念、有善心的凡人,所以,他的创作有着丰富的土壤,所以,他的诗文更是能绽放出真挚精美、隽永清秀、耐人寻味的奇葩。三、大家非小家家之大者,虽眼中尽是山水风云,但其心中却忧国忧民。虽下笔千言,但文行墨走之际,却难掩内心的忧虑与一腔的抱负。“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的散文可以说具有大家的风范,但之所以被称为“大家”,不只是因其文笔工美,文章清秀,更是由于其人虽在山水之中,但其心却牵挂着社稷与百姓,所以再幽邃的人间仙境,也无心久留;再优哉游哉的日子,也只是匆匆的记之而去。家之小者,眼中亦是山水风云,但其心中却自得自喜。下笔亦千言,但文行墨走之际,却难掩内心的自私自利。“小家”写得更多的是自身的感受,因此其文章如同小家碧玉。“大家”写的是更多人的得失、兼顾的是天下人的利益。因此其文章光炳千秋。柳宗元是公认的散文大家,也正因于此。从“种树郭橐驼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的散文所讲述的不只是郭橐驼种树的经验,更暗喻着为官之道与政治革新的主导方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只要按照百姓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服务,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去铺平道路,为百姓的利益去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是济世救民的最好途径。家之大者,为国为民。柳宗元不仅是散文大家,而且也是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与改革家。柳宗元政治革新的主张更多的是在维护百姓的利益,其中他的赋税革新中就提到“关心民生,反对苛政”。在他的《捕蛇者说》中还提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虽然柳宗元被贬南夷之地。已经失去了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但是他借用自己的散文,借用自己在当时文学界的名气,借用孔子的话和蒋氏的遭遇,为底层百姓的利益而疾呼,为被盘剥的百姓而鸣不平。家之大者,借物讽人。“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柳宗元的《黔之驴》文章虽然无华,但是其寓意却深远,他将驴比作朝中尸位素餐的官员,将好事者比作是掌握实权者,由于实权阶层的不明事理,而将无能的官员安排在不该待的位置,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