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宗元的廉政思想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郭星柳宗元出生于公元773年的山西运城,古时的山西被称为河东,因此柳宗元也被叫做“河东先生”。柳宗元在20岁时考中了进士,并在五年后通过了博学鸿词科考试,从此踏上仕途。一、廉政思想的成因及背景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唐顺宗继位,新官上任三把火,顺宗急于改变朝政腐败,官员勾结的政治局面。这一愿景下,唐顺宗开始启用以王叔文、王伾等人为首的革新派,力图整顿风纪,重整朝纲,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在好友刘禹锡的引荐下,结识了革新派领袖王叔文,并加入到了这次政坛革新运动中。作为革新派的重要人物,柳宗元向王叔文提议废除苛捐杂税,取消进奉,同时,革新活动中,贪污受贿,虚报民情的盐铁使李锜、京兆尹李实也先后被除职。革新派同时释放了三百名宫廷宫女,并裁减郭忠政等十九位闲职人员的俸钱,减轻了宫廷开支。柳宗元也在运动中积极兴办学堂,启发民智,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在这期间,柳宗元针对官场大小官吏互相勾结、敛财扰民的行为提出了“以民为本”和“廉政奉公”的政治主张及思想。遗憾的是,由于革新运动触犯了太多当权者的利益,仅仅持续了八个月便被以俱文珍带领的宦官集团为主导的守旧势力压制,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在这之后,柳宗元开始步入几度被贬、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直到819年,唐宪宗大赦天下,经好友裴度的周旋,柳宗元才被召回京,然后在该年的11月柳宗元便因病去世,再也没机会施展他的政治抱负。不过,柳宗元的政治理念虽然没有实现,但他所提出的“廉洁自持”的廉政思想却冲破了时代的局限,影响了后世无数官者对官场的看法和认知,为无数清官能吏的为官之道指明了方向。二、柳宗元廉政思想的内核柳宗元认为,政治上的沉疴积弊来自于为官者自我思想和定位的偏差。在柳宗元的观念里,官员们常将社会发展不振归结天命,并借此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这便是政治上的沉疴积弊。决定社会发展的不是天命,也不是圣人,而是“生人之意”,即民众的意愿,为官者必须将自己的身份置于民众之下,把视野放在民众之上,严格要求自身,不以私念为政,不以私利办公,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柳宗元的代表作品《雷塘祷雨文》中,他提出了“廉洁自持,忠信是仗”的行政观念,认为作为官员,必须要不贪不腐、洁身自好,同时还要勤政为民、认真干事。在柳宗元的另一篇作品《吏商》中,他对廉吏和污吏做出了更详细的论证和阐述。廉吏者,利在他人,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是廉吏追求的目标。污吏者,利在自己,恃其官势敛财,侵扰百姓生活,这就是污吏的作为。柳宗元认为“利”是人的本性,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会被利所吸引,这是常情,但为官者,本身不能等同于民,自身责任甚重,所以对利的追求必须更为克制。柳宗元在《吏商》中提出,官员对利的追求要建立在为百姓谋福祉的基础上,故而官员必须“自律”,利要给予他人,而自己要“廉洁奉公”。柳宗元还认为,“自律”是廉政的条件之一,一个好的官员,不仅要做到“自律”,还要做到“他律”,在《段太尉逸事状》一文中,柳宗元提到了这么一件事,名臣段秀实被征召为司农卿,朱泚闻讯便赠送三百匹大绫,太尉告诫家人不要接受朱泚的赠礼,但女婿韦晤还是悄悄将其收下。针对这个故事,柳宗元提出了廉政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官员依靠道德自律可以约束自己,但如何保障自己的亲属及下属不收受贿赂?因此在廉洁自律之外,柳宗元还认为需要建立起制度来制约官员,依靠“他律”的作法维持官场的清廉。对于“廉政思想”,柳宗元不仅进行了详细的构架和阐明,他自己也是该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据史书记载,柳宗元为官清廉,病逝后没有一丝一毫的积蓄,他的家人无法给他置办下葬用的棺木,他的老乡斐行见状,便帮忙筹措了丧葬费用,这才让柳宗元的灵柩被顺利运回长安下葬。千年以来,柳宗元不仅在思想上给历代为官者指明了方向,更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树立了典范。三、柳宗元廉政思想的现代价值人之性,在于修,在于养,德之高在于持,在于学。柳宗元的廉政思想不只是要提升自我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水平,同时也是公职人员需要从中领悟的政治之道,是作为一个官员的基本政治素养。柳宗元所说的“廉政”是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君主发政施仁、为政以德以及官员的人格精神和精神境界。如今的“廉政”更体现出现代社会的特征,即公职人员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也是能够引领社会的最核心的社会公德。纵观柳宗元的廉政思想,其所传递出的思想经过了历史的洗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对柳宗元廉政思想中较为积极的因素进行弘扬与传承,让我国传统文化带来更为精准的文化价值判断,是可取的。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