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珂铭灌袋、采菇、打包……4月3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界牌乡社公湾村菌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我的合作社年种植菌棒20万袋,产值60余万元,带动20余名建档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31岁的合作社负责人彭江林乐呵呵地说。一项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子。我市把2019年确定为“产业扶贫建设年”,积极开展“百企帮村”“村社合一”行动,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774个贫困村都有扶贫产业,14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498个贫困村建有产业基地,全市累计带动42.66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实施“五大工程”,把贫困对象带起来产业扶贫,产业培育是基础。我市通过建立产业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等机制,统筹推进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商、扶贫车间、光伏五大产业扶贫工程,推动产业精准培育,将贫困户全部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坚持特色带动,推进特色种养。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全市已初步形成“一县一特、区域联动”扶贫产业发展格局。以江永、道县、回龙圩为中心的优质果蔬产业带初步形成,江永县将香芋、香姜等“五香”产品与电子商务结合,实现电商交易总额3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人平增收980元。坚持生态带动,推进乡村旅游。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依托贫困村丰富的生态资源、特色文化资源等,促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全市有116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一大批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赚上了“旅游钱”。坚持市场带动,推进电商扶贫。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甲骨文科技、京东集团深度合作,推进阿里村淘和“满天星点亮中国·湖南永州农产品防伪溯源体系”、京东农村电商建设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在县区同步推进农村淘宝、京东农村电商和产品溯源项目的地级市。与邮政公司深度合作,推进邮乐购永州馆建设,带动贫困对象产品线上销售。坚持绿色带动,推进光伏扶贫。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方法,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稳定脱贫。全市已建成和在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625个、建成并网容量56042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5个、总装机量11.95万千瓦,将实现3979户建档立卡弱劳动力家庭每年增收3000元。坚持创新带动,推进效益提升。我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导、村组设点、就近就业”的思路,大力推进“百企帮百村”,引导制衣、制伞、电子、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在群众家门口开设“扶贫车间”,满足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目前,全市共开设“扶贫车间”700余家,吸纳3.2万余名留守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2万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培育“三类主体”,把扶贫产业联起来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培育一批扶贫龙头企业。重点围绕柑桔、蔬菜、油茶、茶叶等全市性主导优势产业和“一县一特”产业,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做大做强标准化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以“大”促“小”,促进贫困户和农村群众持续增收。全市累计已有143家龙头企业与498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带动贫困村建设优质稻、果蔬、茶叶、禽畜、中药材、油茶等产业基地56.5万亩,带动劳动力就业2.28万人,安置贫困户就业300余人。开展“村社合一”试点,培植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村两委主干+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2950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6.3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积极引进和培育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乐于扶贫助困的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发展协议,有38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实施了35个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帮扶1.54万名贫困人口人平增收1200元以上。开展“培训+”工程,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党建+职业农民”培训,形成了“火种”效应。创建永州市产业农民培训中心,共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22001人。其中新发展产业的8743人,扩大产业规模的5986人,增加就业岗位10万余个,带动周边群众17万余人脱贫致富。开展产业扶贫总经理培训,提升乡村能人在产业扶贫中“头雁效益”。开展了2期产业扶贫总经理培训班,每期培训为期一个月,共培训200余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拓展“三个渠道”,让扶贫产品走出来对接“粤港澳”,开辟永品出永新通道。2019年4月,永州水果蔬菜出口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得商务部正式授牌,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70万亩,总产量516.8万吨,居全省第一位。据省商务厅统计,2019年湖南省出口的蔬菜有80%以上来自永州,湖南省供港蔬菜中有90%来自永州。全市有71个基地被纳入供港澳备案基地,25家企业被列入专供企业,我市对接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走在全省前列。链接“互联网”,搭建线上线下新平台。引导各县区进行网销农特产品信息的采集和农特产品整合开发,推进“一县一品”电商品牌塑造,去年新培育了沃柑、香芋南瓜、九嶷辣酱、食用菌等电商扶贫特色产业21个,新增31种农特产品入驻电商平台。持续扩大农特产品网销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优质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永州本土平台“Go永州”携手湖南经视“芒果好评”,共同打造融媒体场景直播栏目,开展“我在原产地·永州之野”农产品系列直播活动共开展了东安生态活竹酒、蓝山东魁杨梅、江华瑶山雪梨等直播,带动线上线下销售超过300万元。实施“消费购”,畅通消费扶贫新渠道。消费扶贫是促进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祁阳县率先实施以“好货出巷、好景出山、好汉出乡”的“三好三出”消费扶贫新模式,通过大力开展扶贫农产品“四进”行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在党日活动、工会活动、食堂采购等“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的帮助下,同时发挥线上线下优势,打造祁阳曲米鱼电商扶贫品牌、黑凤凰鸡、本地油茶等特色扶贫产品,远销省内外。去年全县线上线下销售约9000万元以上,平均可为每名贫困户增收近1500元。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